藏在雨林的稚趣:刚入学时的那些事儿

作者: 小小小辉 | 来源:发表于2018-07-02 17:44 被阅读63次

    南果河小寨子坐落在古老的雨林里,四周的古老雨林,装饰着这个小小山寨,使小山寨像一个古老的童话世界。绵延的山,让这里成为了一个世外桃源,也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闭

    油画《放牛娃》

    塞、落后的地方。这里离最近的集市有三十多公里。二十年前要到集市上赶集,对这里的人来说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事情,走五、六个小时翻山越岭,都乐此不疲。山间的小路并不宽,要翻过一座很陡而且很高的山,还要顺着坝子边沿走七、八公里,才能走到街子上。闭塞的交通使这里想致富成了和登天一样困难的事情。幸运的是这里有着童话般的美景和丰裕的粮食,也许是少了世俗侵扰缘故,寨子里的人们对于生活总是充满了乐观。

    学校就坐落于寨子北边,偏于寨子脚的山麓上,这个山麓上有一个稍微平一点的小平

    油画《小女孩》

    台,经过全村人的平整,就成了学校的地基,请了一个外地人在附近打砖坯,同时全村的人出动,从树林中砍来了盖屋所需要的木料,大家齐心协力,没有用多长时间,一个学校就建成了。两间不大的教室和四小间老师的住屋,来了两个民办教师,学校就算开张了。好像还是缺少一样东西,一样能明显标志出是学校的东西。如果没有学校前面宽阔的活动场,远远看去我们的学校更像一般民房,究其原因原来还差一面国旗,一面能给这小小学校标签的国旗。

    一间教室是给从旁边寨子转过的学生们用,他们以前寨子里用竹子搭的教室,教室实在是受不了风雨和顽皮孩子的蹂躏,总是用不了多久就得重建一次,所以这里建好新教室

    油画《洗衣服》

    也就一同搬了过来,毕竟新盖的教室是砖木结构,用不着那么频繁的去翻新、重建。刚搬过来的班级刚好升三年级,但这些学生已经不是读三年级学生的样子了,这些学生由于入学晚,都差不多都是十四、十五岁,有一两个小一点的也有十三岁。在这里,并不会因为年纪大而显得特别别扭,毕竟大家都是这样的年纪。这里的学校建得晚,是学生进校年纪都较大的主要原因吧。

    我入学时8岁的年纪是大龄入学了,但无论是年龄还是个子在这个班算是最小的,坐在教室最前排,就这样我们的启蒙教育开始了。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自己终于读书了,有了属于自己的课本,紧张的是老师会不会骂人,会不会打人。

    大家因为是刚入学,热情空前高涨,对于学习大家都是万分投入,上课时眼睛都不眨的看着老师一举一动,生怕一不小心给弄丢了。下课之后大家的话题仍离不开课堂上的一切,老师的嘱咐,同学的轶事,学校里发

    油画《童年》

    生的小事,都让大家谈的津津有味。顿时,学校成了村里老老小小关注的地方,夜幕降临时,寨子里的老老小小劳累了一天到了休憩时刻,吃完饭围坐在火塘边,听孩子讲今天学校轶事,也勾起了老一辈人们在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的学习生涯,那段时间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个寨子老老小小都有共同话题,

    油画《童年的故事》

    交流融洽得一点缝隙都找不到,给平淡的寨子生活增添了许多新鲜话题,也带来很多乐趣。

    因为村子太小了,也就那几个人,大人们都各自忙于自家农活,就这样生活过得平淡无奇,生活的继续终究归于平淡,孩子们的乐子依然回到了从前,放学了到山寨脚下南果河游泳、戏水、摘野果、抛石子。时间久了

    油画《童年回忆的芙蓉溪》

    大家就习惯了所谓的学习生活,慢慢的也有人有了厌学的情绪,慢慢的就没有了刚开学时的热乎劲了,就像七年婚姻痒一痒,相互之间失去了兴趣,就没有那么多激情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逃离。逐渐的一些同学们就开始逃学这种方式来逃避这枯燥的学校,刚开始老师还到寨子里把他们一个个的抓回来上课,后来逃课的人也就多了,再加上逃课的学生躲避的越来越隐蔽,我们那可怜的老师总是措手不及,老师变得非常头痛,天天有人在门口站岗,这些站岗的人都是逃课时不小心被老师逮到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习

    《乡村小学》

    以为常了,逃课的同学习惯了站岗,而我们看惯了他们站岗,就这样持续着我们的生活。

    山村那单调乏味生活,大家只能寄情美丽山水,密林深处不知名的野果、树上吵个不停的秋蝉、不时从绿林深处传来的婉转动听地鸟鸣、不停地用尽全身力气在南果河里游来游去、有时就自己编织竹箩在河里捕鱼。大家在索然无味中寻找乐趣。

    所有自娱自乐中,广受寨子里孩子们欢迎地要算那具有挑战性的抛石子游戏,是寨子里最受欢迎的游戏,抛石子游戏材料简单,用几个小石子就可以,找一个平地就可以进行,游戏不分男女,也不规定几个人,几个人都可以,不用组队而是各自为战。讲究的是个人手上功夫、抛石子技术,分为两种玩法,一种是五颗小石子,另外一种则为七颗,规则其实都差不多,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抛起,待抛起的小石子落下之前,从地下捡起规定数目小石子,然后再接住落下的小石子,这样反复,然后还要背子等等有一套比赛程序,说起来简单,但是一门讲究技巧和技术的游戏。如果技术好,无论你是男或女,都会成为小伙伴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会有几个对你五体投地的小伙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粉丝”。抛石子是孩子们最热爱的游戏,有时我们会花好长时间用花岗岩打造一副小石子,大小几乎一样,似圆非圆,一副好的小石子去到那里就带到那里,可以在小伙伴圈子里炫耀一段时间,真的也就只能炫耀一段时间,因为时间久了之后小石子经过上抛、跌撞,就会慢慢破损、变形;也会有人打造出更好的小石子,使你小石子拿出来瞬间失去光泽,久而久之也就只能悄悄把它丢了。

    我也和寨子里其他孩子一样是标准的抛石子迷,在家里、学校下课休息时间都不放过,一说抛石子就像在沙漠干渴了很久,忽然看

    油画《后院》

    到念叨很久的绿洲,马上两眼放绿光,精神立刻抖擞,还会发出嘚瑟的声音,欣喜若狂的夸张表情,手掌总是不自觉比划抛石子动作,双腿也忙不停蹄盘坐到地上,还在比划的手掌立即变了姿势,飞快扒开地上的沙子或灰尘,鼓起一口气,吹向地面,再用手擦擦,把装在裤袋里的小石子一掏,往刚擦过的地方一摊,三四个人围起一座开始了。我每次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不理想的是最后结果和我的积极总是成反比,即使是女孩,也始终不自觉的垫底,技术真是不咋滴,越败越勇的我,技术终究没有长进,反而练就了一身赖皮的本事。

    每天必抛的石子游戏,即使不乏味,也显单调了,有时太过于无聊,也会拿起学校发的课本,装出认真学习的样子哄哄家里大人们开心开心,相对于课本里的字,感兴趣的还是课本里的插画,那里有着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让我们浮想联翩。

    学校里的一切都是非常的简陋,除了黑板教

    油画《远去的童年》

    室就没有其他的教学的工具。课中最喜欢的就是看课本上的小插画,语文课本里的插画里的小朋友是我们羡慕的对象,因为画里的他们有很多很多我们知道却没有见过的东西,有红旗、足球、篮球,甚至有电灯,很多在等待上课的时间里我们都会臆想这些东西,好多人其实没有见过,所以,这些东西给了很多的遐想。在上学路上、课间无聊时,话题会自然而然落在课本插画里,常常假设当我们有足球时要怎么踢,有电灯时漆黑夜晚变成什么样,有篮球时是不是和我们平时扔石头一样扔。还有疑问的是,在课本里学到和课本插画里看到的五星红旗,怎么那些站在红旗杆下的小娃娃都举着右手过顶?

    那时候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小小的课本为我们这些偏僻山旮旯里地孩子打开了眼界,让我们这些坐井观天的小青蛙,看到了外面不一样的世界。就像打开了所罗门宝藏之门,看到了充满诱惑的世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发现了新世界,满眼都是财富;像一把利剑插进我们小小的脑袋,使思想不再封闭于南果河这个小小地方。小小课本就像一个背负使命的使者,为过于封闭的我们打开了一扇天窗。

    但现实和课本里一切是有差距的。黑板,那块老师书写自己灵魂的根据地,是用四块木

    油画《一封家书》

    板往两根圆木柱子用钉子一敲,刷上黑色油漆,教室前方一斜靠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桥梁,简陋而不简单。课桌和凳子那就各显神通了,似乎每个同学地课桌和凳子是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小同学的不同不仅仅从脸部、身形来区分,还可以用课桌和凳子来区分。学校没有桌子和凳子,同学们都自带,因为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原因,各自的桌子和凳子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形式各样,但大家还是尽量面朝黑板对齐了,形成一排排整齐的样子,说实在话是我记忆中最有个性的学校。

    岁月如梭,我们已经成年,不仅仅身体发生了变化,思想,眼界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刚入学时的那些稚趣对于我而言,都是一份宝贵的记忆,因为那是人生认知的启蒙时刻,生命拾阶而上的开始。

    注:文中插图油画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在雨林的稚趣:刚入学时的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wl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