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地并没有错过今天早上的小组教练对话。
今天我本来是记录员,没打算出境的,没想到临时得到了当教练的机会,有这个机会真是中奖了,因为收获太大了:通过黄俊老师和陈群老师的反馈,我对教练的理解更进一层了。
黄导说教练的英文是Coach, 也有马车夫的意思,做教练就要做到马车夫对客户的态度: 谦卑而不加干扰地帮助把客人从A点载到B点;教练不等同于顾问,教练不需要有答案,所以我们不能被自己的意识驾驭而忙于给予被教练者形式主义的引导。
今天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教练要修3F聆听。我自己体悟到的3F聆听的关注重点应该是这样的:意图、情绪、事实。去觉察被教练者的意图和情绪比记录TA的言辞更重要。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以己度人,今天黄导给我的反馈中说我用自己的想象来引导德莲老师,她说得对,我确实没有想到德莲老师的年龄跟她的经历,以及由此而来她可能的跟我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陈群老师呢一眼看穿了我急于完成对话而没有去好奇教练对象的这种状态。她说,我可能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情绪的尊重和接纳还不够,我不能更认同她的这个发现了。为了符合别人的期待,兼顾大局和整体的和谐,我的确压抑了很多自己的情绪。陈导说要允许情绪的流动,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最需要修炼的是教练之心:爱,接纳,无条件,百分百。一直以为自己的聆听可以,但透过今天的觉察我发现自己的聆听能力还需要加强,这里说的需要加强是不急于给出答案,是要去关注意图,以陪伴的心态去做陪伴这个过程的修炼。今天老师教了一个简单的问句:那你还可以讲得再多一点吗? (这意味着我想听) 以前朋友们有事都喜欢跟我说,我也经常可以跟人聊很多,而现在的我,确实失去了对他人的好奇,可能是忙了也可能是累了,好久没有慢慢地跟家人、朋友们聊天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该怎么办?
答案在心中,解决方案在行动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