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涩与温柔

作者: 相遇晚晴天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07:11 被阅读22次

            心有丘壑万千,愿涓涓而始流

    羞涩与温柔

    书目:张炜《绿色遥思》三联出版社

    真正的作家具有没有来由的羞涩,由于羞涩,又促进了一个人的自尊。温柔,不管一个人的阳刚之气多么足,他都有类似女性的温柔心地。作家不会生硬的、粗暴地对待周围这个世界,他总试图找到一种达成谅解的途径。

    内向性往往是所有艺术的特质。好的艺术家,一般都是内向的。要考察一个艺术家的经历,发现他们往往曲折,本身就像是一部书。生活常常把他们逼进困境,让他尴尬异常。这样的生活慢慢煎熬他,把他弄成一个特别自尊、特别能忍受、特别怯懦又特别勇敢地矛盾体。外部看上去,像反应迟钝。但那些反应敏捷的人呢,往往只有一副简单的头脑,不会联想,不够丰富,是一个机敏的人,也是一个机械的人。

    为什么人会渐渐趋于内向呢,逆境可以使他变得沉默寡言,可以变得深邃。艺术家往往是内向的。他走进了一个世界,一生都努力走出来,结果一生也做不到,这就是艺术的魔力,是血统也是命。

    理解作者再去理解作品,那就容易多了。一般讲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书信和论文,所有的文字,都表示出惊人的一致性。他的作品构筑起一个无比宏大的世界,你走进去,才会发现它有无限的曲折。那是他的思想和情感挡起的屏障。读作品一目十行,那等于白费功夫。想捕捉一个人思维的痕迹,进入他想象的空间,不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作品中一再地表现出一种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意味,那是艺术的幽然色彩。

    读作品必然想到作者。每部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面孔。

    一个人有了复杂的阅历,才会更多地认识世界,而认识了世界,才会真正地看到自己的渺小。他怀着弱小的孤立无援的真实无误的感觉走向未来的生活,是完全正常的。所以他懂得了生命之间互相维护的重要,对一草一木,对一切的动物,都充满了爱怜之心。他常常把深深的情感寄托到周围的事物上,为一株艳丽的花,一棵挺拔的树而激动。多么好,多么值得珍惜,因为这是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也最容易摧折的东西。他觉得自己也需要关怀和维护。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想团结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

    他仇视那些粗暴和残忍的东西。他知道什么是敌人,什么给人以屈辱。他自觉地站在了一个立场上。假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妥协了,只剩下了一个,那么这个人就会是他。他经历过,他爱过,他深深地知道要做些什么。只有这时候你才能看到他的满脸冷峻,看到激烈的情绪使其双手颤抖。可是谁也别想让他盲目跟从。他像一个孤儿来到了人间,衣衫上扑满了秋风。

    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那时候外部世界对他的刺激,常常在心灵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差不多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在童年有过曲折的经历,很早就走入了充满磨难的人生之途。这一切让他咀嚼不完。无论他将来发生了什么,无论这一段经历在他全部的生活中占据多么微小的比例,总也难以忘怀。童年真正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染上了永不褪脱的颜色。

    也许看上去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平平常常,但他自己却有永生不忘的感触。比如那些不为人知的细枝末节,比如仅仅是一个场景甚或不经意的一瞥,就有可能造成长久地后果。

    创作事业的甘苦得失是难以言说的,这也正好留给了不善言说的人去经营。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忍受着创痛,维护着人类健康的人,是最为尊贵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正像他们有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一样。他们行动多于言辞,善于理解,也善于创造。他们更多的时间沉浸于一种创造和幻想的激动之中。由于怕打扰了别人,有事说话十分轻微,有时只是做个手势。但他们从不出卖原则,也从不放弃自尊。归入了这一类,不一定就是个艺术家;但不归于这一类,就永远也不会是个艺术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羞涩与温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yq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