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小朋友语言的学习有比较多的感悟,总结一下。
一、语言敏感期
有关于语言敏感期的说法,出现的时间会因人而异,每个人也会有不同阶段的表现。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这些表现,就说明进入了语言敏感期。
1. 鹦鹉学舌
就是你说一句,他总爱重复你的话,乐此不疲,甚至把你惹毛还不想停下来。这是小朋友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两岁多的孩子学舌会觉得他很可爱,而四岁多的小朋友跟你没完没了地学舌,可能分分钟把你惹毛,应对办法就是平常心,你不讲他就停下来了。
2. 诅咒,讲脏话
其实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诅咒和脏话,他们只是觉得跟别人讲出一些似乎很有力量、很厉害,或者能引起别人关注的字词,是一件有趣或者显摆的事情。比如“傻瓜”、“屎”“屁”一类的话。对,这些话很有可能就是跟你学的,也可能开始于一个很偶然的“机遇”,你或者大家的反应越强烈,他们就越爱讲。所以比较好的对待方法是无视和忽略,觉得没劲他慢慢就不讲了。说实话,估计没有几个大人能容忍孩子在那里大声讲脏话,转移注意力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 讲悄悄话
如果有一天,孩子跑到你耳边说一通不知所谓的“悄悄话”,那么你只要配合他就可以了。小海同学第一次饶有兴致地跟我讲完悄悄话,我很开心地赞了一句:“会讲悄悄话了呀!”他反问:“什么是悄悄话?”我解释完,他一下就理解了“秘密”的含义。所以提醒一下,这个时期别太草率或者粗暴对待,可能关乎你在孩子眼里是不是一个可以通“秘密”的人。
4. 一口气接电话
家里有固定电话的,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特别喜欢接电话,而且一接就自顾自地学大人的口吻:“你好,是谁?不在,再见”,可谓一气呵成,或者直接一句“Byebye”就把电话挂了。经常让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跟电话另一头互动的意识,适当时候让孩子体验一下,满足了愿望,知道怎么回事,他自然就不会老去抢电话了。
5. 突然说话结巴
小海处在这个时期的时候,我没意识到这是“结巴”,其实就是小脑瓜转速远远超过了嘴巴说话的速度,一着急就说不出来,经常“爸爸爸爸爸爸……”或者“妈”半天才词不达意地说出后面的话。这个时候,除了耐心,还是耐心,让孩子慢慢把话说完,再帮他把意思完整地表达一遍,经历过这个阶段,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会明显加强,慢慢同步到他的思维。责备或者笑话都会给孩子的“结巴”增加压力,就更结巴了。有些焦虑的家长甚至会为此带孩子去看医生,不断强化,孩子可能就真的结巴了。
事实上,说语言敏感期一般出现在3-4岁,止于6岁,是基于现象的观察,哪怕是大数据得出的结论,也不代表你家孩子的语言发展就是这样的。所以,对有心的妈妈来说,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语言的学习就已经开始,直到求学阶段。
二、别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就不说
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两岁就已经表现出良好语言能力的小女孩,也有四岁仍无法流畅表达的小男孩。他们都是普通的邻家孩子,并非天赋异品或者有发育障碍,区别只是个体差异,以及成长环境。
一个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有心的妈妈,或者是爱说话的照顾者。有些新手妈妈可能会觉得孩子小,啥都不懂,没必要像有些老人家那样在旁边絮絮叨叨。对着一个懵懂初开的孩子说话就跟自言自语差不多,感觉挺傻的。但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妈妈爱的语言、表情、口形、气场都会激发孩子的听觉、视觉和脑部发育。
三、要让孩子早期接触第二门语言
还有一个想说的是关于第二语言的学习。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6岁以前接触两门以上的语言,对其日后的语言学习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口音。因为低龄儿童脑部对语音的“分辨率”更高,能把很细微的语音区别出来。所以孩子早期接触多种语言,而且最好是不同语系的语言,可以提高他大脑对语音的分辨能力。
比如老一辈的人,或者有些乡下的孩子学习外语的时候,口音会比较明显。这个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他们在“语言敏感期”大脑的相应区域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一旦固化,就需要花相当大的力气去“学”,这个“学”就相当于重塑大脑,就跟偏瘫病人运动再学习一样,需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锤炼。当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人脑是有一定可塑性的。
所以,如果有人问:“真的有必要这么早就让孩子学英语吗?”从锻炼大脑辨音的角度考虑,当然是可取的。但以我自己的经验,锻炼大脑辨音,英语只是可以选择的其中一门语言,学习跟母语差别比较大的方言其实也是可取的。我小学四年级以前一直在乡下,没接触过英语,老师上课也是用粤语,但我的普通话和英语还算正常。这得益于小时候从湛江搬过来的表哥一家,只会粤语的我天天跟两个只会湛江话的小表妹玩,没多久我们就能无障碍沟通。现在我已经不太会湛江话,但表妹们的粤语完全听不出湛江口音,如果你听过湛江口音的粤语就会明白差别有多大。
孩子的语言学习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即使不去干预,他们也能学得很好。家长稍用点心,帮助他们做做加法,一定会更锦上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