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可以很宏伟,可以很伟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现实;追求现实的需要是我们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事情。
“何不食肉糜”,晋惠帝这一句话把满朝文武问得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给他听。
也许晋惠帝的理想就是让全国的百姓都喝上肉粥,即使在饥荒的年代这也是最低餐饮标准。但现实是,一锅寡水,米粒都看不到一颗。这时候再跟大家谈理想,也不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追求。
“当时代的发展让人们产生超越物质的需求,才是爱的开始。”白岩松这个前提就相当重要了。一定是要“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也就是起码的物质得到了报障和满足,然后才有心思和心境去考虑“超越物质的需求”。
也只有当到了这个时候,才是“小爱”的开始。这里所说的小爱要加引号,以免大家误解为不够大、不够博。“小爱”即为对个人的爱、对家庭的爱、对国家的爱。
读到这里,有人就会发出疑问,说“对国家的爱”还不够大吗?可能在某部分人的眼里真的不够,他们往往“胸怀世界”。我在此处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感觉自己还到不了那个层次,可能是胸怀不够宽阔,也有可能是财产不够雄厚。
这件事情让我不得不想起韩红,就在前几日她有被放在舆论的火苗上烤了几天。当时我还是有些气愤的,眼瞅着就要在新闻的评论区留言了;但是理性告诉我别冲动,当血液大量涌进脑部的时候会阻碍我们做出理智的回应。
“不管国际上发生什么灾难,我不会去非洲救难民。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同胞照顾好。”
这是韩红引发争议的言论,大家现在冷静之后如何看待呢?
“有人认为,全球社会应该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如贫困、饥饿和疾病。非洲作为一个受困扰的地区,确实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韩红的言论可能被解读为缺乏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而将焦点过于局限在国内。”这是一部分人员的看法。
在大家给出自己的看法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一个现实,不是国内的现实,而是我们做出判断的现实:当我们对某一件事情给出自己结论的时候,我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经历、见闻、价值观等综合因素进行预判断的。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二线城市,霓虹闪耀、夜夜笙歌、酒肉满目、豪车云集,加上也没有时间走遍祖国的每个角落,也许认知里这就是全部人的现状,这就失去了客观。
最为典型的就是最近的地震带给广大人们的冲击,身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人们无法想象土坯的房屋,认为那是属于遥远过去的事物。其实,也就是这十年左右,我老家的农村才拆完土坯房,这还是在华北。虽然那些土坯房可能有几年没有人居住了,但是去看了也不会觉得这种情景已经是遥远之前的事情了。
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应该回去老家,找几处还没有来得及拆的土坯房,从村书记的手里买过来进行保护。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怀旧情结;现在看来也许更加有教育意义,毕竟艰苦和落后的岁月真的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人说,咱们不是一直倡导保护文物古迹吗?村里没有这个意识吗?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达到这个认定标准,更难得是这些宅基地都是有主人的。
申请保护达不到标准,达不到标准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人保护,再说也确实没有“没有保存价值”。
“我想把这处旧房子买下来,保护起来。”
“都烂成这样了,不能住了,保护起来干什么?还影响村貌。”
“我可以出钱修葺一下,也算是咱们村的历史,孩子们也知道之前的艰苦。”
“算了吧,过几年可能整个村都搬走了。”
人家为了我着想,怕我花了“冤枉钱”。其实我也怕,因为确实能力有限,理想在面对囊中羞涩的现实时是无能为力的。大概人家是看出来我只是有情结,并没有资本。
前些年很流行的鸡汤文最近这些年沉寂了很多,前段时间整理书架的时候发现自己也曾经跟随潮流干过几碗,如今再翻出来看,颇有“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别却快递小哥在忙完一天后坐在窗边,泡上一杯手磨咖啡,手捧一本书消遣时光。他也许只想干下一听啤酒,倒头就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