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早起忙碌的练车终于在通过考试后宣布结束,我将练车到通过考试的心得进行了总结。
(一)倒库如何调车
科二的倒库学习开始了,教练在每个定点喊停,然后熟记这些定点,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练习,当然每次教练都会教。
一次次的练习,但练习完后一头雾水。只记住几个定点。如果车稍有偏离,就完全不会调节了。
有一天,教练请假不在,我独自开始练车,没有教练的指挥,车完全入不了库。但独自练车的我有了思考的机会。结合练车经验,回家后开始思考打死方向后车的运行轨迹,进了库之后什么时候回正方向,让车平行进入库。比如:到左库,车轮向左打死,整个车就会向左后方转圈,在车进库前,会有一个临界值,即后车轮离左库角有三十公分左右(倒库需要的尺寸)这时候把方向都回正,车就会缓缓的进入库,待车进入库后进行微调,让车身尽量平行。
那如果小于三十公分,也就是车身太靠左,则需要考虑靠左的程度,并进行半圈到一圈的调整;大于三十公分,方向盘就不能随便动,等后轮和左边线的距离出现所需要的临界值,回正方向即可。当然这需要自己心里对三十公分这个尺寸有感觉。至于右库,道理是一样的。
有了这次思考,练车时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会出现一边宽一边窄的情况,但车身无论如何都能进库。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在一旁观察别人感觉像是云里雾里,完全看不懂,当自己有了思考后,再观察别人,不断验证自己的思考,总算理解了其中的门头夹道,才体会到观察也是一种学习。我对这种学习的理解是:必须自己有思考,如果自己没有任何想法,观察也就毫无意义。
(二)科二练习心理的起起伏伏
不断的练习加上思考会习得技术层面的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经历心里方面的一波三折。
恐惧
这份恐惧来自听人说。有人说教练很凶,自己学不会就不断的被骂;有人说教练很势力,每练习一次就得给一盒烟;也有人说科二很难,就算学会也不一定能过了,没关系会被有关系的人顶替。
糊里糊涂
后视镜不会看,不知道和车是什么关系;车进库前后与库的关系完全不知道;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方向盘打了几圈。
感觉不错
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练得不错,科二的五项很得心应手,有时候甚至不按照教练教的点操作,也能完成。自信心迅速爆棚,觉得练和不练已经没区别了。
发现一大堆问题
本来自信满满,在练习中突然发现除了曲线行驶外,其他四项都有问题。倒库总有一边马上就要压线;侧方位有时候太靠左,有时候太靠右;半坡上总是熄火;直角转弯处,偶尔压左边线。发现问题,找教练马上补救,练习中重新开始定点,再次确定了每个点。
谦虚谨慎备考
有前面的经历后,再也不敢大意,认真的对待每次练习,考试前一天从五项练习到单项练习再到五项练习,一整天的练习,对每个定点,每次操作以及如何调整错误的操作更加熟悉。
紧张的考试
科二考试俩次机会,第一次机会,太紧张,在自己最拿手的倒库上出现了问题;第二次机会,虽然脑子里有点蒙,不过多了一份警惕,就这样缓缓的通过五项考试科目,考试通过。
没有白费的努力,考试前的每次努力都会为考试奠定基础。一次次练习,一次次发现问题然后进步,多次的练习,很多细节变成了习惯,在考试中就不会因为紧张在细节方面出错。很多人的练习停留在自我感觉不错的阶段,考试中的突发情况根本应付不了,于是有了这样的流言"越练越不会",这个阶段的练习者,试着再往前努努力,就会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如果换一种方式教,也许会更快
刚开始学时,看似教练一次次的教,自己一次次的练习,但对车的陌生和恐惧感会让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会去想为什么。
这时如果能解释一下倒车时车的行驶轨迹,学员明白了为什么,学起来就会更快。毕竟人在自己陌生的领域,领悟力不会很高。
半个月的学习圆满结束,学习驾照的方法我相信可以用在任何领域的学习中,有句话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