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其实意思、数学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指相同数合成时,这个相同数(标准数)呈现的次数,但三者学生认识的时间有先后,它们的语言结构也各有特点。
“份”,孩子认识的最早,是孩子认识乘法结构的基础,孩子通过“份”的描述较容易辨认乘法的组成要素:一份数(标准数)和份数。而且表述灵活如“3个5”既可以表述成“每份是5,有3份”,也可以倒过来“有3份,每份是5”。“标准数”既可以放在表述语言之前,也可以放后。缺点是表述稍有啰嗦。
“个”实际是“份”语言的简单化叙述,如上述中的“每份是5,有3份”,可以高度概括为“3个5”。这种表述特点是“标准数”必须放在表述句的后面,即“5”在这儿是一份数,是标准,它应放在“个”字的后面,“3个”就是原来的“3份”——“3个5”=“三份5”。
但“个”表述有局限性,用数字表示“几个几”没问题,但用“文字”描述则不方便,因为“个”同样是生活中常用的物体“单位名称”。如“有5个梨,15个苹果”,描绘成苹果的个数相当于“3个5”可以,描绘成“3个梨”则不对了。
“倍”最后认识,它既克服了“份”的啰嗦,又避免了“个”的不方便。如“3个5”可以表述成“5的3倍”,它的特点是把“标准数(5)”前置,“倍”后置,避免二者“碰面”,所以“倍”表述既简洁,又方便:如上文“苹果的数量”既可以用数字表述成:“5的3倍”,也可以用“文字”表述成相当于“梨的3倍”,都不会引起理解的误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