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二年级的小睿因为调皮捣蛋被我批评了。我在批评小睿的时候,正好小睿的妈妈送饭过来给孩子。小睿一看到妈妈来了,眼泪就掉下来了。
场面有点尴尬。
但我还是先和小睿家长说明情况了。小睿妈妈看到孩子哭了,心疼,但同时也知道自己孩子是做错了事情。
最后,小睿妈妈把心一横,说了句,“小孩犯了错误,长辈批评是应该的,要不然孩子不知道改正。老师,该怎么罚就罚,要道歉的让他道歉。我没有意见,我先回家了。”
我和小睿的妈妈也挺熟悉的了,她是对孩子狠不下心的母亲,有时候知道孩子做错了事情,但又舍不得批评,可内心知道,这样对孩子是不好的,因此很矛盾。
所以她对昨晚的事情的态度是,老师,你尽管批评,我不看。
而事实上我也不会过多地惩罚小睿。作为老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能捉弄同学。只是小睿妈妈不见得孩子掉眼泪,但又不得不想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错误。
这种矛盾,我挺能理解。
在辅导班的日子,我观察出来了的一些小细节,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是很强的,以至于开口就是“我妈妈说……”,到了青春期,就成了“我认为……”。
这个过程的转变,也是孩子心理上的成长,渴望和母亲从心理上分离出来,希望有独立的思想。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都需要去接受这样的过程。
有人曾经说过,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母爱,是为了分离。为人母,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