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功能对比
- 毒App:球鞋展示被放置在【球鞋详情】第一部分,点击进入后可直接查看。一般可提供6张常规图片(包括球鞋外侧、里侧、45˚、俯视、后侧、鞋底),图片均经过处理无背景色。此外,还提供「3D空间」功能,进入后可通过拖动球鞋立体模型,360˚全方位查看球鞋。
- nice:进入路径与「毒App」相同,但提供图片多为球鞋品牌官方发布图,且未经处理背景;无3D展示功能
② 亮点分析
进入球鞋详情页进行浏览的用户,可大致划分为两类:无明显购买意愿的、有购买意愿想对比的、有强烈定向购买意愿的。
- 无明显购买意愿的用户,进入页面后,首要任务是使其「产生购买欲望」。目前球鞋资讯发布渠道较多(微博、微信、论坛),官方图片几乎全网皆是,单纯据此基本仅满足「球鞋区分」、并未达到「球鞋展示」预想给用户带来的视觉感官刺激。
- 有购买意愿想对比的用户,进入页面后,应尽量提供其「更多的球鞋细节」,以帮助其尽快完成不同款式的选择决策,并尽快进入比价、下单、购买环节。
- 有强烈定向购买意愿的用户,进入页面后,则应进一步烘托其「喜爱情感」,从侧面提高其对于球鞋价格的耐受度,尽量降低因价格因素导致放弃购买。
现有问题:目前球鞋品牌(如Nike)多采取饥饿营销的方式发售部分鞋款,供不足于需的状态,导致球鞋二级市场较热。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两类突出现象:球鞋转卖价格高昂、实体店无货售卖(购鞋前接触实物机会少)
综上,「毒App」较「nice」,其「3D空间」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用户在购鞋流程上的客观缺失环节,在体验上得到提升;而nice则在「球鞋展示」部分较为中规中矩,个人认为对于购买转化的贡献较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