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都喜欢开始,不喜欢结束,喜欢聚会,不喜欢分别,喜欢生,不喜欢死。
昨天听到一个朋友说,她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从婚姻的围墙里逃出来之后,没多久发现曾经的爱人得到不治之症。回过头来去陪伴他走过最后的人生旅程,才发现自己之前做的非常糟糕,内心无比自责和内疚。
没有机会再修复的关系,来不及给予的爱,痛彻心扉而无人能知。
这件事情让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出来之后,面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坦然和乐观,积极和平和,敢于去面对很多曾经以为的可能,也领域了生命的真谛。
关于死亡,人生终极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是缺失的,通常会被回避,所以我们其实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知道被逼着做决定和选择。
我们需要用现实生活的案例作为学习素材,才明白生和死对我们的人生意义。
身边的熟悉的人,尤其是特别在意的人,离开后,我们的生活感觉被格式化一样,需要重启启动,否则无法再好好面对生活。
平常生活被各种小程序和任务填满,时间被各种事情包围,我们无法有片刻喘息,认为这些就是生活的意义,直到我们意识到这一切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
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看似矛盾,却可以很好地结合统一。
我们要好好去想想自己如何看待死亡,如果生命时间不多,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我们是否要调整生活的重心和顺序,把时间花在对自己重要的人身上,做那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此生如何度过,要看我们在离开的时候,想给世界留下些什么,能做点什么不同。
我来过,热烈地活过,有遗憾,但不后悔,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