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如何去爱孩子,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独立自主的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需要终身学习的“必修课”。
1爱是由衷的给予
生活中,一些父母会用语言的辱骂、威胁、恐吓或是武力的鞭打、脚踢等“畸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是笨死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他们会用自己的武力把孩子“打到听话为止”。可是,这些方式与其说是爱孩子,不如说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们在成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去阐述沟通自己的观点,而在面对孩子时,却完全违背了这样的思想。
爱是家庭最主要的组成因素,是一个人健康成长、自信心培养的动力。
我经历过小时候很多语言和武力的“爱”的伤害,导致我从小就立志一定要让自己变强,离开家去寻找得到爱的一个住所。因此,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我会跟她说,我很爱她,不管她做过什么错事,不管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都会爱她,只因为她是我的孩子。我想通过给予孩子这样坚定不移的由衷的爱,让孩子一直感受得到这股力量,从中得到安全感、幸福感、被认可的价值感,而这也是每个孩子都理应拥有和终身需要的。
2爱是相对的自由
生命有着一定的成长规律,一个人会从吸手指、攀爬、学步、学语等慢慢成长和探索世界,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但这个“自由”绝对不是放任不管,任其胡做非为而没有任何限制,而是在安全的环境下,以引导培养自律为前提的“自由成长空间”。
我的一个表弟,孩子整天放在家里自由攀爬,但由于家里的楼道没有装围栏,一天,孩子在楼道攀爬时,一个踏空,从楼上掉了下来,还好伤得不重。这是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相比之下,我邻居家的孩子得到的保护又太过了,以至于孩子得不到自由成长的空间。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他们家爷爷奶奶每天轮流抱着孩子,孩子一岁多还不让下地攀爬和学走路,总怕他摔着伤着。因此,提供给孩子一个相对安全的“自由空间”环境很重要。
自由是相对的,如果理解和把握不好自由的“度”,会让“爱”变成对成长无益的“害”。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是把握好自由的“度”的关键。培养孩子学会自律,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教导,更需要家长以身做则打造的“自律”榜样和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允许孩子奔跑跳跃的自由,但在一些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和晚上休息的时间,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3爱是耐心地倾听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沟通方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润滑剂,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重要。孩子的表达欲望很强烈,想通过自己的表达,让父母一起分享和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父母需要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的重视和爱。
我女儿每天都会跟我说她经历的一些事情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时候,在她滔滔不绝地叙述时,我会忍不住插话:“啊,怎么会这样?”她会大声地跟我说:“妈妈,你先听我说完嘛!”如果被多次打断,她就会很生气甚至干脆不说了。让孩子充分表达,父母耐心地倾听,这是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4爱是身心同在的陪伴
一次,女儿告诉我,她把自己获得奖励的三个小布偶分给幼儿园里的两个好朋友,本来是想开开心心地分享自己努力的成果,没想到,三只小布偶中,她自己最喜欢的小白兔,两个好朋友也喜欢,并分别要求她把小白兔送给她们。女儿告诉我,她非常为难,一方面她自己非常喜欢这只小白兔;另一方面,如果委屈求全分给好友,一只小白免也不可能分给两个人。
我感受到女儿在自己的小世界面临的为难处境,跟她一起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一,布偶是她自己得到的奖励,她有分配奖励的主动权,自己喜欢的小白兔不用委屈求全分给别人;二,她想通过分享奖励,获得朋友的友谊,可以每天把自己的小白兔拿到学校与两个好朋友共同分享,但放学后小白兔还是她的,她可以拿回家。
其实,这样的事情换成发生在我们的成人世界,解决起来,也是需要费一番心思,更何况对于处理问题没有经验的小孩子。给孩子及时的帮助,舍身处地地从孩子的立场来考虑和提供帮助,从而教会她解决这类事情方式方法,这才是一种身心同在的陪伴和爱。
从孩子出生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当好父母,学着去给孩子更好的爱,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但只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带孩子更好的爱,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力量,在未来的成长中少走一些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