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成长励志想法
12. 有高度和接地气是不是冲突?

12. 有高度和接地气是不是冲突?

作者: Quince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17:01 被阅读0次

    上线半年多的项目,接下来要做什么,是我们开始困扰的问题。老板提出了一些方向,在周一早晨,他说他刚运动完毕带着多巴胺,觉得一切多么平和又多么充满希望,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下一步来做什么,而我看到老板的平和噗嗤笑了一下,也就此开始新的思考。

    从推广的角度,做什么都可以,谁先谁后都是稳定获得大小流量,而转化率留存率这种事情,我没法告诉老板我们做什么就能提升。但是也许从长线来看,我们应该有更大的视野。APP是一个小小的产品,更大的视野代表我们在这个领域上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有位同僚说,项目的设置应该“小进大出”,这里面的“小进”指的是切入点,功能点清晰明确,而“大出”指的就是富有想象力的更大未来。在接下来先做什么这件事情上,我突然想起了娘家最早工作的部门老板。也是我后来一份工作的伯乐,去找她讨论数据分析。国内大多数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团队,在跑数据层面,都相当专业。但是更早专业的来源,都是来自于咨询公司。成熟的工作方法里,对于数据表有非常具体细微的规范操作,通过这种规范,往往能找到很多乍一看被忽略掉的信息和洞察。这是我们过去作为咨询顾问卖给客户的一部分核心资产。能够合作的前提当然是客户信任,以及团队专业。后来也见过不少浑水摸鱼的广告公司号称专业和数据丰富高出了四不像的没有洞察的东西,当然,效率高,短时间出结果,总是能够给到客户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些结论可能并不中立。我找前老板是想要找回过去那种寻找洞察的思路和方法,而聊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我的思路又被创业误导了十万八千里。

    刚进公司的时候对每周对数据报表有一点点疑惑。觉得跑数据是不是太随意了一点也不规范。我问老板有没有月报季报老板说没有,其实没有什么必要。然后我就偃旗息鼓没有继续问下去。彼时我们的项目才上线很短的时间,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因为要做review的缘故,所以周一上午公司里面的同时都会为了自己的数据整理弄半天,没有合并看,每人一个模版,各看各的。老板要的关键数据在里面,怎么都好。其实我当时觉得也许这样没什么问题,毕竟按咨询公司的思路和报表模版来要求这么大点的公司让大家统一格式本身就有点儿莫名其妙浪费时间,还不如干点正经事重要。而眼下这个项目,作为新启动,其实是该看点数据了。而按照过往经历看,是不是该找一个专业人士帮忙看一看?老板其实对此心存怀疑。我想,这大概类似于请一个专业家政来打扫卫生和自己在家也能打扫的区别吧。思路是:既然自己也可以打扫卫生,而且自己知道自己的家里有啥,为什么要兴师动众花钱请外人来完成?而专业人士来到这个场合思路其实也完全不同,他们专业的道具能清理卫生死角,他们能蹲下来趴着用你自己不一定会用到的方式和工具把一切收纳干净,他们还帮你洗碗切菜收衣服,在这段时间里把你生活中浪费里自己宝贵时间的琐事给完成,这样你可以转移视线做别的事情。我想,请外面的人来做这件事情,大概是一样的意思。而至于是不是真的能够给出洞察,数据出来之后之后,也许很难说这个结果是不是大家想要的。我有压力,老板也有。小公司是不是要花钱买一个这么Fancy的服务,没有人能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在这个当口我又参了另一个为业内大小市场人准备的圆桌培训。这一次比上次那个399 元300人参加的要少很多人。几十个人参加而已。而Speaker变成了业内真的能叫得出名字拿得出Case的人。当然,这种会终究也是刷脸请免费Speaker收会员的焦虑费变相帮Speaker公司业务做宣传的那种会议。这种东西在大公司里面大概能听到无数,而在小公司,只能按需付费花钱听了。而Speaker之一曾是娘家公司的知名大V,多了很多亲切感。听熟人分析视频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点过去的感觉。亲切的口吻,专业的总结,娓娓道来的洞察。也许只是换了角度,就让人觉得这残酷浮躁的世界还挺有希望的,只要你愿意动脑筋,世界永远还属于你。如果你不愿意动脑筋,你也可以花钱找愿意帮你动脑筋的人,来小小投入一些来验证。大家把这个叫做“交学费”。而我听到的关键点大概是“不放弃”。大V说,过去我们在做Campaign 设计的时候,做过无数场“预热、引爆、延续”的设计,而今消费者们的脸,都这么清晰生动,大概也没有必要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了。有数据,可挖掘,有内容可设计,新的形式带来新的创意方向,每句话都有激励的感觉。而对应上一场我听到诸多内容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却是“当你制造了一堆社交垃圾并挣到钱之后,你到底是不是在作恶”。说的是一样的事情,却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有高度的视角总还是更能产生说服力。

    就在同一天我在那个莫名其妙被当时焦虑引发冲动消费的会员群里,刚好看到创始人分享了和某大快消外企的GM的对话内容分享。讨论的内容无可厚非,结论也无可厚非,大外企GM提到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时候,也完全明白。而年轻的小创始人洋洋得意的分享了自己如何“怼”了对方。他说,长期发展大概我们都死了。他的观点是说看长期可持续发展没问题,可是大家都死了有什么可看的。还不如看短线如何快速获取流量才能激发人,亦或者才能产生迅速的影响力。这段对话看到的时候我其实有一点恶心。对话一开始的内容就是认为那个大快消“还是接地气的”。语气里假设并定义了这个百年品牌“不接地气”,而和GM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还“接地气”,而所谓的长期发展对人们来说是真的不重要以及不接地气了吗?当然在此之后我突然也明白过来别人怎能看事情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就好像我或者那个GM也许认为短视的观点是有问题的一样。这个年代,谁看谁都是傻瓜,如果这样的话,做自己就好吧。

    在过去极为尊重的前辈里面,有一些是圈内知名,但是圈外其实完全没几个人知道的。圈内人都知道,那些在圈外也出名的那些人观点和作品都是垃圾。而不出名的,极其专业的那些,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吗,其实也不是,只是专业的部分,不懂得的人,可能欣赏不到这里面的内涵罢了。这个社会大家嘲笑看不懂的东西之相信自己认为的东西这件事情本身就有点“私域流量”了。而工具书没有真的书有价值。属于自己的策略,来自于自己所相信的那些东西。

    人们常常在分享自己从不同地方学来的经验。不同的经验被定义成“有高度”和“接地气”。但是总结和归纳来的方法论是不是有可能仅仅只是马后炮而已?到最后,我们能知道,也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的事实。

    大V说,“抖音梗”和“抖音范儿”是不同的东西。你可以产生“抖音范儿”的内容,但是不一定需要“抖音梗”。我深以为然。理解内涵,用自己的头脑,才有价值,而抄袭和“套路”,能的的人心也只能是一时的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 有高度和接地气是不是冲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te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