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9cad0b9fd65937ef.jpg)
先坦白一下自己的情形,反正仅一草木之人,默默无闻,又没有什么隐私衷曲,秘而不宣的料事什么的;即便有,也不在他人注意的范围里。本人小名“丑狗”,男,排行老三,上有俩哥,下面一妹。之所以被叫作了“狗”,是因为出生在狗年。此外的原因就是父母生儿子有点厌倦了,有点愁多于喜了,故而随口叫为成了豺舅”(狗在民间的别称),盖从古到今,娶媳妇从来都是一笔昂贵花费,这也是笔者打懂事起不知多少次差点给予到别人家(相当于招赘出去)的缘故。
“一而再,再而三”,到了老三,即便倩丽英俊,也是“丑”的,也来点“谦虚”,为人父母者基本都如此,于是就“丑狗”至今。环顾左邻右舍里,其它“狗”也多得是,诸如“黑狗”,“闷狗”,“憨狗”,“傻狗”,“愣狗”等等,不一而足,仅老少不同,而来历皆类似。如今父母已经过世多年,但哥嫂叫起“丑狗”来仍旧很是很应口顺嘴,笔者也感受到了其中的那点亲情。大哥二哥呢,则从没有过小名,那是一生下来就被认真对待的结果。
幼时读书,同学和老师基本都是同村的。而孩子们则天性里有恶作剧的基因,于是私下里老师的小名也成了男孩儿门逗乐的作料。有位班主任小名叫“六蛋”或者“溜蛋”,于是跟着又有了“鸟蛋”的别称(因为鸟下蛋才可能一次多枚)和“溜溜蛋”(一种小儿玩具)的叫法。还有位女老师小名“黑妮”,可能是生下来时肌肤不那么白吧,班级里学生知晓后私底下也开口闭口非黑即白地那么叫·······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好笑。
现在人的小名好像少多了,这与眼下生孩子少了有很大关系,少则珍贵嘛,于是郑重其事。
小名,也叫奶名,乳名,奶名,娃娃名,与“大名(正式的名字)”,“学名”相对而言,一般只供长辈和关系密切的同龄人叫,晚辈直面呼之则有不尊敬甚至侮辱之嫌。《西游记》第九七回:“這等大年紀,还叫我的小名儿!”巴金 《家》二:“ 琴 是小名,她的姓名是 张蕴华 。”
古人也罢,今人也罢,起小名乳名一般有以下习惯:
一,以排行为名:如南朝齐武陵王萧晔,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五个儿子,乳名叫“阿五”;梁元帝萧绎排行第七,乳名叫“七符”。鄙乡民间谚语道:“老大憨,老二奸,老三捣不烂,老四最讨嫌”;“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个贼滑子”,这些定位也极容易进入到一个人的小名里。
二,在特定的字后加一个通行字成小名,以连带“奴”,“娃”,“子”与“儿”字的乳名为多。
三,叠字成乳名,如小小,盼盼,奴奴,爱爱,莺莺等,以女孩为多。
四,人用畜名。如孔夫子的儿子小名为“鲤”,司马相如小名“犬子”,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
五,女人男名。还是重男轻女的意识体现:生了女儿,还指望生儿子,便在女儿的小名上作文章,即如“招弟”,“引弟”,“唤弟”等,如遇见此类乳名,主人十有八九为女性。
六,以生肖入乳名(可参照上述“五”里的例子),以及笔者的小名。
附:一些历史名人的小名:
包拯,乳名“三黑”(天生皮肤黑)
王安石,小名“獾郎”、“獾儿”
文天祥,小名叫“云孙”
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语“铁头”“铁蛋”)
朱元璋,小名“重八”
曹操--阿瞒
刘禅--阿斗
宋武帝刘裕——寄奴(被寄养)
西晋富翁石崇——齐奴
美男子潘安——檀奴
谢安弟谢石——石奴
白居易的弟弟幼美——金刚奴
司马相如——犬子
陶渊明——溪狗
宋孝宗——小羊
王安石——獾郎
杨贵妃——玉娘
晋文公——“重耳(两对耳朵)”
汉武帝——小名彘(彘即猪)
司马相如——“犬子”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官奴”
宋太祖赵匡胤,小名“香孩儿”
···········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b98b75ee23b9252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