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57578/58804f081280d78b.jpg)
今年(2021年)1月份的时候,被所在的公司优化了。其实本来打算年后换工作的,但是天算不如人算,被公司以试用期不合格给优化了。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经历比较奇葩,慢慢道来吧。个人的真实经历,可能有些流水账,但是绝对真实。
我是2020年7月份入职这家公司的,公司名我就不公布了(后面称为W公司)。去的时候是一个前同事推荐的(后面称他为C)。我们之前在同一个公司是做大数据的,C到的早,负责管理大数据集群。我来的晚,主要做大数据架构和开发。C在离开我们之前的那个公司之后就来了W公司,也是这家公司的前10入伙的。
W公司业务是互联网广告平台(DSP、RTA、广告营销等,在这一行的都懂),但也不是所有的广告都做,主要的方向在于拉活业务,也就是把app的一些沉睡用户给唤醒,让用户重新活跃起来。听说刚开始都快死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抱上了大腿,给一个大公司(不具体说了,绝对全民使用的app)做拉活业务。大家都知道,全民使用的app,拉新其实是很难了,因为绝大多数网民都已经是它的用户了,再去找到新用户很难很难。盘活存量用户,让长时间不实用这个app的用户(称为沉睡用户)重新活跃起来,这个大公司也确实是需要这样的能力。然后一方有需求、一方有技术,W公司就活了下来。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大公司却成为了W公司败走华容道的罪魁祸首,后面会介绍到。
在互联网公司的都知道,公司一般会分为几个部门(或小组)。产品部门,技术开发部门、大数据部门,W公司也不例外的分了这几个部门(其他财务、人事之类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只列出跟本人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C在W公司也做了2年多了,因为来公司比较早还懂大数据,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大数据部门负责人。主要工作是管理一个数十台机器的集群,还有承接技术开发部门的数据需求。
W公司长期形成的一个流程——暂且称为流程——是产品部门设计产品,然后提需求给技术开发部门。技术开发部门自己先看哪部分是属于他们做,然后把属于大数据部门的,或者需要大数据部门辅助的,再找大数据来介入。问题就在于,大数据部门做的就是二手活,就想是层层外包一样。其实产品部门设计的产品,很多都是大数据部门的需求,比如数据表格、数据图表、数据推送、数据接口等等,都应该是大数据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发、架构等等。但是因为是二手活,就造成技术开发部门按照他们的理解,来给大数据部门做设计、架构,越俎代庖。
问题是技术开发部门并不懂大数据,对大数据有一种朦胧的理解,就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设计,设计出来的非常的不专业,给大数据部门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他们认为大数据集群就是个存文件的(因为给他们开放了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权限)、就是个数据库(因为给他们开放了执行数据查询的权限)。他们就认为存文件找大数据,需要查数据找大数据。
C虽然是大数据部门负责人,但是本人却是没有多大的权力,他虽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自己也对技术开发部门的做法非常不爽,但是他对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长期下来,大数据积攒了太多的积弊。C和技术开发部门的TL的关系也是也剑拔弩张,但常处于弱势地位。
to be continue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