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为眼前的苟且奔波的时候,
是否想过那些曾经对远方追逐的经历。
在那些对远方追逐的过程中,
是否已经忘记了还有当时的苟且。
当追逐远方的脚步停下来的时候,
才会有回到当下的感触。
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是会在苟且与远方之间转换,
在平凡的岁月中,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对远方的梦想,
可是,在每一天的每一刻,
我们又都是在苟且中度过。
每一次谈到苟且的时候,
会有人觉得那是一种不堪回首的经历。
殊不知,生活中的苟且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现实情景中的苟且,
更多的是在一种温柔富贵乡的幻觉中虚度。
当苟且偷生这样的概念一旦出现在头脑中,
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对抗情绪,
在这样的对抗情绪中,
常会让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在苟且之中。
当这种意识形成之后,
很有可能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纠结。
很多时候,
人们并没有把某些事物的概念真正搞明白,
更多的只是用望词生意的方式去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
这样的方式常会让身处其中的人对某些事物产生误解,
乃至于,在某些误解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情绪,
这些情绪又常会影响到我们在某些时候做出正常的判断。
某些方面来看,
人不仅会有羞耻感,还会有怠惰的情绪,
那些羞耻感常常会让人在某个时候迸发出一些抑制不住的情绪,
那些怠惰的情绪又常常会化解由抑制不住产生的亢奋。
这样的状态常常会在遇到苟且与远方概念的时候出现,
之所以会这样?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苟且与远方好像是一对矛盾的事物,
不管任何时候,
当矛盾出现的时候,
往往会让人产生某种纠结。
当我们处于纠结状态的时候,
往往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权衡,
此时的权衡就是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识程度的深浅。
也可以说,
只有把某些事物理解清楚,
才可以做出较为理性的判断。
现在来看一下什么是苟且?什么又是远方?
苟且就是那些简单而又重复的事物,
远方就是从那些简单而又重复的事物中走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某个层面上来看,
唐僧在还没有取经之前的生活都是苟且,
当他开始踏上取经之路的时候,
就是开启了一种走向远方的人生模式。
我们经常会用悟道来形容某个人的超凡脱俗,
对于那些具有超凡脱俗品质的人,
人们常常会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由羡慕产生的模仿,
我们称之为追逐远方。
由此可以看到,
远方的意义在于从苟且之中品味出人生的意义,
在平凡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
正是有了某种人生目的的追求,
才让一个人活出了常人看到的那些远方。
进一步的来看,
那些活出远方的超人,
亦是一些与普通人一样的人。
不同的是,那些普通人眼中的超人,
大多都是能够从生活的苟且之中找到通向远方的路,
尽管这条通向远方的路充满了崎岖与坎坷,
但是,那些选择走向远方的人,
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唐僧取经的态度前行。
另一个角度来看,
生活中的苟且与远方,
那条通向远方的路,
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也可能会相差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