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少年时
1.少年功名
康熙二十八年,二十岁的年羹尧参加北京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这一年的乡试因中举的高官子弟比例奇高,所以舆论哗然,闹出了群体事件。康熙皇帝派人彻查,并亲自出题对中式举人进行全员复试,大多数人都被保留了举人资格,获准参加第二年的乡试。
由于高官子弟天然享受这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成绩突出也在情理之中,但为了平息舆论,显示朝廷对于平民子弟的格外关照,康熙皇帝特意在事情结束之后调整了制度:要求顺天乡试要专门为中高级官员子弟辟出名额,不得侵害寒门利益,且主考官要临时点派,以避嫌疑。
殿试之时,虽然康熙在名次上让他排名倒数,但还是对他很欣赏,在选拔翰林院吉士时,仍将其破格列入其中,为他日后的平步青云奠定了坚实基础。
2.正遇响榜,英才云集
除了高起点的家世和金光闪闪的婚姻圈之外,少年高第的年羹尧无论乡试还是会试,都赶上了“响榜”(某些年份的科举考试人才辈出)。
①特别突出者
鄂尔泰比年羹尧小两岁,是大学士李光地看好的希望之星。其父在清水衙门做官,收入有限且家中子弟众多,故因家庭负担沉重,早年不得已利用父荫入宫担任侍卫(相当于辍学打工),这对一直以读书人自居的鄂尔泰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打击。鄂尔泰中年之前,始终沉沦下僚,待雍正继位开始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之时,政治地位才得以飞速攀升;
张廷玉比年羹尧大八岁,是大学士张英之之子。他家世清贵、风度翩翩、文笔超群,且精通满文,一直被康熙皇帝留在身边草诏,很受信用,雍正继位之前就已经是吏部侍郎,在同年之中算是进步比较快的。不过,他从一开始就留在皇帝身边工作,没有接触过实务,更缺乏独当一面的经历(相当于是个“花瓶”),履历终究不够漂亮,后劲儿也不足。
②其他著名者
蒋廷锡、史贻直是雍正、乾隆两朝重臣,均官至大学士,蒋廷锡更是首任军机大臣;
励廷仪官至刑部尚书;
唐执玉、杨永斌、尹都立官至总督;
……
3.同年之间的恩仇
①年羹尧本人极重感情,也特别看重自己的文人身份和在同年之中的形象,所以一直致力于“先富帮后富”,带领同年们“共同富裕”,并由其看重与自己性格相近的史贻直、鄂尔泰两人。雍正即位后,不遗余力地对鄂尔泰反复推荐,这对鄂尔泰的崛起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②众多同年对热情的年羹尧并不太买账,在他们眼中,年羹尧仕途之路走得太顺且性情又过于乖张,令人难以心服。史贻直在年羹尧青海凯旋之后不随众臣望风舞拜,直立其中,倒是年羹尧翻身下马上前招呼;鄂尔泰更是始终不给年羹尧好脸色,并告诫好友:年羹尧行事肆无忌惮,早晚要出问题,不要与其走得太近。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动疏远,才没有因为年的倒台而受到牵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