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孩子上学总要带零食,不但自己带,还给同学带。
有天晚上先生终于忍不住了,有情绪了,开始唠叨:“天天带着零食去上学,这班风校风成啥样了?上课能好好学习吗?小学时还不带零食呢,这中学了带零食,以后不准再带了。”
孩子说:“带个零食咋了,没啥呀,你小时候上学时就没带过吗?”
我看到了先生的评判,生气,担心,我回应孩子小时候真没带过,不是不带,是没有,后来住校后也是带干粮,哪有带零食的。
我看到孩子没有觉得带零食会怎么样,只是带个零食而已,小学时不带也不说明孩子不想带,只是那时小,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孩子不敢违抗,现在大了,也可能只是想体验一下这种感觉,而成人就会把这种行为进行解读,延伸,定义。
我问孩子:“你在学校都什么时间吃零食?”
孩子说:“有时候课间,有时候中午吃完饭,有时候在负课课堂上。”
我说:“哦,没有在班主任课堂上吃过?”
孩子说:“没有,班主任课堂上可不敢吃,被班主任发现可不得了,班主任管的严。”
我笑说:“其实你可以体验一下在班主任课上吃是什么感觉?那种紧张,担心,害怕,被老师发现后的尴尬,都可以体验一下。”
孩子说:“我不,我不敢。”
这一次后,我都没再关注这件事,因为我觉得越关注越放大,越控制孩子越对抗,他可以不当着你的面带,他可以让同学捎,他们有的是办法,最后你都不知道他带了多少次,那样就少了和孩子链接的机会。
突然发现孩子不再带零食了,也许那种感觉已体验完毕,如果一直关注,要求,控制,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越关注越持续,不关注,它就不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