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章解析2:好文章的一种标准

文章解析2:好文章的一种标准

作者: Grace_97ba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0:05 被阅读0次

文章解析2:好文章的一种标准

写文章的人都希望写出好文章。什么是好文章?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但是,有一种文章必属此列——有种有料有趣。这是《读库》主编张立宪先生确定的标准,也是《读库》选稿的标准。

《读库》这个标准相当高,他们要求的是把细节放大,抽丝剥茧地来写,又要客观、不要煽情,靠的是内容和暗含在文字中的情怀、气氛、情绪去打动读者。他们的稿件一般都是3万字,少了写不清楚。

当然,对于一般的文章不需要如此细致,将“三有”标准放低一些亦可。

有种,敢说自己的观点,敢揭露被压制、掩盖的史实,敢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有料,有细节,有内容,不是干巴巴地感叹。有趣,写得不枯燥,视角、故事都让人喜欢读,不学术、不理论、不板起面孔说教。

除了这些,好文章还一定要结构清晰。否则再有种有料有趣,读者也读不下去、读不清楚。而且越是长文章,越需要结构。没有好的结构,作者也写不下去。

在第4节逻辑训练、第5节观点整理、第6节列出提纲等课程中,我们都反复讲述过观点之间、各部分之间、每部分的叙述中皆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常见逻辑关系是并列、分总(总分)、递进等。

一篇文章如果能在良好的架构中展开,素材丰满、观点鲜明、文字动人,一定会是好文章。刘娜的《崔永元事件:今日中国,最缺“公报私仇”的人》即可作为范文来解析(拷贝文字版供阅读)。

首先,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标新立异。“公报私仇”本来是个贬义词,可是被作者巧用,借来指代那些敢于挑战社会不良现象、黑暗势力的勇敢行为。这些发起挑战的人表面上是捍卫了自己的利益,其实是捍卫了社会的良知。

此外,这篇文章的结构整齐,构思严谨。文章分 8个小节,前6个小节都是介绍一个“公报私仇”的人。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回忆,从9年前叙述到当下的崔永元。

每个小节中,叙述的格式也一样。时间,地点,对当事人身份的描写,对事件的概述,对当事人行为的分析、总结,这样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感发,最后是当事人的名字。

在第6小节写到崔永元时,议论部分点题,“不要高看我,也不要小看我,我就是要‘公报私仇’。而这个时代,中国最缺乏的就是敢于‘公报私仇’的人。”

第7节,继续点题,“今日中国,最缺就是敢于‘公报私仇‘’的人”,展开对这类‘私仇’的议论和评价。第8节,提议“勇敢而善良的人,都要敢于‘公报私仇’。”书写更多感发,用感情打动读者,倡议大家都来“公报私仇”,支持勇者。

在这样严密的结构中,作者写了六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曾是社会热点,而当下正红的崔永元事件更是热点。这就是有料的体现。作者能做到这一步,和她的媒体工作有关。她关心时政,有所积累,在需要的时候便信手拈来。

更重要的是,在关心时事时思考。第1到第5节中的故事,可以多角度评论。作者能将他们都归入“公报私仇”的文章中,是从中提炼出事件核心——5件事情对社会都造成了巨大、正面的影响,促动了文明的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强调要积累素材、平时注重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写作能促动我们深化思考的原因。通过写作,加深对事件的认识,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

从文章的逻辑结构上说,第1到6节,是并列的,时间上是由远及近。它们和第7/8节是分总的关系。第7/8是递进的关系。

有了好观点(有种)、有了丰富的素材(有料),有了清晰的结构,这篇文章的文笔老道、夹叙夹议、“干湿”适中(感情饱满,又不泛滥),能及时、有效地调动读者感情,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符合有趣的标准。

好文章还离不开个性。观点、态度、文字风格都是个性的体现。我们学习其他人的佳作,是为了吸取其中的优点,对自己的创作过程“查漏补缺“,弥补方法的不足。至于观点、态度、文字风格这些个性化的东西,还需要靠大量的刻意练习来加强。

归根结底,写之前要想好观点(有种)、找到合适的素材(有料)、制定完善的提纲(结构清晰),然后再动笔,尽量写得引人入胜(有趣)。写好后要反复小声通读,删改,确保结构通达、叙述流畅不啰嗦。删到删无可删时,也就差不多了。

原文1

《崔永元事件:今日中国,最缺“公报私仇”的人》

作者:刘娜

题记:总有人跟我说,我们都是沙子,早晚随风而逝。我说,不要怕,蝴蝶扇动翅膀,也会刮起飓风。

01

9年前,在湖北巴东小镇,有个21岁的宾馆女服务员,把尖刀刺向纠缠骚扰她的乡镇干部,也刺穿中国某些腐败官员的糜烂生活。

之前,那个清瘦美丽的农家女孩,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攒些钱在镇上开个服装店,然后再挣些钱找个靠谱的人过日子。

她没有像某些小镇女孩那样,忍气吞声地陪堕落腐化的乡镇干部玩乐,然后将其视为“胳膊拗不过大腿”的无奈,也没有像个别小镇女孩那样,用身体和青春为自己铺路,借此攀上高枝。

她觉得,自己虽然穷,虽然没本事,虽然只是一名底层宾馆服务员,但自己的身体不容侵犯,尊严不容践踏,人格并不比那些花天酒地的干部低贱。

所以,面对“异性洗浴”的要求,面对“脱掉衣服”的羞辱,面对“推坐沙发”的骚扰,她忍无可忍之下从包里掏出水果刀,将两名乡镇干部刺伤(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人轻伤),然后主动报警投案。

在舆论的曝光和支持下,她从杀人犯变身为贞烈女,被免除刑罚,恢复自由身。

随后,她的名字被写进最高法的《年度报告》白皮书,她的案件不仅掀起剑指官场堕落的反腐风暴,而且撼动禁锢中国女性的奴化思维:

女人并不是男人和政治的玩物,女人是她自己身体和意志的主人。

她的名字,叫邓玉娇。

02

同在9年前,有位来自河南商丘的小伙子,在中国最现代最繁华的上海滩,绝望地砍下自己的左手小指,用流淌的鲜血撕开潜伏中国执法界多年的潜规则。

这位原本就古道热肠的小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搭救了一个衣衫单薄、自称“很冷,打不到车,求求送一程”的同龄小伙子,按请求把搭乘者送到1.5公里外的目的地,突然就被上海浦东新区运管执法人员稳稳地戴上了“非法营运”的帽子。

在拒绝伏法、报警无果的情况下,他恼羞成怒,砍下左手小指,也引发媒体聚焦和舆论热议。

随后,以诱捕方式潜伏中国执法队伍多年的“钓鱼执法”,及其背后食物链被曝光。

民众群情激奋,公权低下头颅,国法严惩知法犯法者。

而那个以自残方式自证清白、获得道歉的年轻人,让更多民众明白:

公民不是匍匐在政府脚下的臣民,而是一个拥有同样平等权利的主体。

他的名字,叫孙中界。

03

10年前,江苏徐州有位普通的儿科医生,以文字和博客为刀,以质疑和真相为剑,以良知和父爱为火,在孤军奋战和险象环生中,曝光了当时如日中天的三鹿奶粉,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宝宝。

事发原因,是当年7月,短短一个月,这位医生就接触到18名“结石宝宝”(大部分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问诊溯源,分类疏离,取样化验,他发现所有患结石的孩子,都喝过三鹿奶粉。

他向上级领导汇报,向国家质检总局举报,利用博客撰文陈述,把三鹿——三聚氰胺——“结石宝宝”这一条异常隐秘又事关重大的黑幕拉到太阳之下。

事后,有记者采访他:

当你决定公开时,是否考虑到自己的对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

他回答:

不能再沉默了,总要有人站出来,既然,我是最接近真相的那个人,那就让我来吧。

这是一名医生的职责,也是一位父亲的选择。

他用奋力站起来的姿态,提醒所有接近真相的人们:

在强权和弱势、在名利和良知之间,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这是生而为人的资格与骨气。

他的名字,叫冯东川。

04

3年前,有位柔弱又坚定的母亲,奔波多个国家,寻找污染之源,直面中国雾霾。

在那个时长103分钟的记录片里,她以走访、调查、追问、证据和真相为链条,为公众打开认识雾霾、治理雾霾、减少雾霾的另一扇窗口。

她坦言:

这是一个母亲和雾霾的私人战争。因为她的女儿还没有出世时,就患有肺部肿瘤。

正是保护照料女儿的过程中,她强烈产生为穹顶之下的这片土地,做点什么的念头。

“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应该属于他们的。

我们没有权利只知道消费,不知克制;只知抱怨,不知建设。

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清洁而美好的。”

她和她那部命名为《穹顶之下》的深度公益调查记录片,虽然一度被封杀,但还是以各种形式至今广为流传。

她用行动提醒我们:

穹顶之下,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面对雾霾,没人能够侥幸逃脱。

不要等待,不要推诿,不要逃避,站出来,做点什么,就在此时,此地,此刻,此身。

她的名字,叫柴静。

05

一年前,一场大火夺走了一个杭州男人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一度夺走他绝望而悲伤的灵魂。

最后,他还是站起来,与灾难死磕,和现实对抗,对公权问责,为正义而生。

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的每一天,他都像“神经病”一样,在微博上絮絮叨叨地和妻儿说话,事无巨细地回顾过往,温柔回忆里写满刺骨哀情。

他像斗士一样,要求公权信息公开,追问消防公布真相,状告小区失职失责,义正言辞中透着苍凉悲痛。

他终于活过来,和好友一起以逝去儿女的名字,发起“潼臻一生”公益基金,提高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促进完善家政服务行业。

就在这个6月,杀害他妻儿的保姆被二审判处死刑。

他在微博上写道:

已经宣判的那个,罪有应得。尚未审判的那些,也在路上。

很多人为他热泪盈眶,称他的死磕与坚强,让灾难没有掩埋真相,让众生看到劫后余生的模样:

唯有“私仇”报出正义和公平的热望,“公判”才不仅仅是转瞬即逝的家殇。

他的名字,叫林生斌。

06

这几天,有个玩转主持、教学和公益的“中国病人”,因私人恩怨晒出娱乐圈的“阴阳合同”,搅动一场私仇和公法、娱乐和舆情相互碰撞的大地震。

众所周知的是,这场可溯源到15年前的恩怨,源自他诚心实意地提供素材,指导冯小刚等人拍摄电影《手机》,结果《手机》公映后却映射他的私生活混乱不堪。

这不仅让原本就患病的他,痛苦绝望,险些自杀,而且让他的家人饱受伤害。

如今,《手机2》开拍,他给编剧刘震云发去信息,陈述前情,提出后愿,得到承诺:

这次不是拍续集,而是拍另一部电影,名叫《朋友圈》。

数日后,宣传海报一出,“手机2”三个字赫然纸上。

他拍案而起,爆出黑幕,剑指冤家,也惊动公权。

在他的曝光下,公众才知道,那些头顶光环、锦衣夜行的娱乐圈大佬们,不仅日进斗金,广置豪宅,四处洗钱,还暗中交易,瞒天过海,偷税漏税。

赞誉和肯定袭来,质疑和辱骂涌进,有人给他戴上“民族英雄”的高帽子,有人向他挥出“公报私仇”的尖刀子,他依旧面不改色、一脸坏笑地说:

不要高看我,也不要小看我,我就是要“公报私仇”。

而这个时代,中国最缺乏的就是敢于“公报私仇”的人。

他的名字,叫崔永元。

07

是的,今日中国,最缺就是敢于“公报私仇”的人。

因为,一个连私仇都不敢报的人,是不可能直面强大公权,拥有稳固公心,秉持高尚公德的。

从向性侵说不的民女邓玉娇,到向执法黑洞说不的平民孙中界,从向利益集团叫板的医生冯东川,到向大气雾霾宣战的妈妈柴静,从灾难后浴火重生的林生斌,到以旧怨撼动名流的崔永元……

他们都在“公报私仇”,但他们无一不让人肃然起敬:

因为,他们的“私仇”里,也含着其他女儿和妈妈的哭泣呐喊,其他孩童和老人的哀伤病患,其他平民和百姓的不公凄惨。

所以,他们的“私仇”,才引来这么多的公愤与声援。

而如何对待他们,不仅藏着这个国家的深度和温度,而且藏着这片天空的黑暗与光明。

08

勇敢而善良的人,都要敢于“公报私仇”。

这样的人多了,公平才越来越多,世界才越来越好。

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场不公,都和你有关。

这片天空下的任何一滴眼泪,都和你有联。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世界,那就行动起来改变自己。

这段话,正是这些年,我坚持书写的信仰。

我始终坚信:

那些发生在他人身上,那些关于活着和逝去、空气和土地、生命和尊严、法律与正义的事件,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也可能发生在我的兄弟姊妹和父老乡亲身上。

我不全为他人在呐喊,也是为自己在呼唤。我不仅为周遭而努力,也是为自利而争取。

因为,有时候,我就是他人,是社会,是世界,是明天。

所以,如果可以,拜托正在读此文的你,给那些正在“公报私仇”之路上砥砺前行的人们,一点力量和慰藉。

要知道,他拼尽全力去讨的正义,其实也属于我,属于你。

相关文章

  • 文章解析2:好文章的一种标准

    文章解析2:好文章的一种标准 写文章的人都希望写出好文章。什么是好文章?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但是,...

  • 啥叫好文章

    好文章的标准是10万+吗? 好文章的标准是100万+吗? 根据这个标准,好文章只能吃瓜群众煮酒论英雄的事。吃瓜群众...

  • 好文章的标准(每日观察0128)

    文/樊荣强 昨天我说过好文章的标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深入地讨论。今天就专门来说说好文章的标准。 我这里谈的好文章...

  • 写作就是写我想写

    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能解决问题的文章是好文章,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是好文章,人们可以有很多定义好文章的标准,...

  • 好文章标准

    根据本节课“好文章的5个标准”,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3篇文章,并且分别阐述每一篇文章好在哪里,不低于300字。 ...

  • 64,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

    今天应战友的提问,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因这个缘起,不禁让我对从想写好文章的淡淡欲望到深入的思考好文章的标准到底是什...

  • 好文章的标准

    概括地说可以叫做:“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一文是指文采。文者,纹也,花纹之谓;章者,章法。文章是一门以文字为...

  • 好文章的标准

    其实每天花时间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阅读。每天会读到各种各样的文章、新闻、评论、各种感悟,各种心灵鸡汤,这些文章有的让...

  • 好文章的标准

    好文章的标准,是言之有物。 有此一文,是因为最近有在听“喜马拉雅听书”的一档节目,叫“十点读书”。里面多是一些节选...

  • 好文章的标准

    一、文章要学会制造波澜 写文章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一)制造波澜的方法 1 悬念法2 误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解析2:好文章的一种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ie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