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作者: 椰岛晓露 | 来源:发表于2023-06-26 13:08 被阅读0次

          在全区“同读一本书”活动中,我又看完朱永通的《教育的细节》。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因为这次要求做阅读笔记,记忆更深刻,收获更多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确实是一本教育界的好书。作品中所谓的教育的细节,其实来源于教育的关怀、思考和对人性、人情、人文的领悟。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生活中,如何保护孩子敏感、自尊的内心,如何把教师的爱传递到学生的内心。迟到、排座位和问候,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处理好这些小事,就是从“细节”处下功夫。

          一、教育的细节就在习以为常的教学中体现出教育的观念。好的教育观念一定与好的教育联系在一起。你能注意到对待学生迟到问题不同态度带来的效果吗?《自迟到看教育文化》一文中,朱永通看到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目中无人教育”。一位老师的惩罚性做法,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让学生变本加厉,因为教育缺乏起码的同情心,没有对他人情感及感受的尊重和关心,只会适得其反。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你能注意到班级人数的奇数或偶数对排座位的影响吗?多出的一个人怎么安排,也许我们从不以为意,可是《润泽的座位》里,提醒我们这个一个人的“特殊的位置”,有恶性和良性的区别。因为有了关怀,曾经的“惩罚之坐”,可以变成“激励之坐”。“一个教师对‘特殊座位’上的孩子关注了什么,意味着他对这个孩子倾注了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从中往往能读出好教师的样子。”

          二、教育的功利性,某种程度上让教师多了一份浮躁和焦虑,少了优雅和诗情画意,迷失了教育的本味。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很调皮,搞恶作剧的学生也不少,如何不着痕迹地“以柔克刚”处理它们。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三、“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改变起。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好: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四、细节成就优秀,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细节决定成败。一个老师很难在职称评定、荣誉评选上做出多大努力,却可以在“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积累美好的态度、习惯。”关注细节,珍视细节,让细节发挥无穷的力量,让每个像花一样自然成长的生命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祝福。每个人都要从细节开始,注重积累和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那么我们如何做到积累呢?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生活处处是课堂,把握好每一个细小的事情,就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了,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与“差不多”、“大概其”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

          在同读和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ow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