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座城的故事都在博物馆里。
埋在心里许久的种子,终于在浑浑噩噩的儿科学下课之后匆匆发芽,从学校出发,单车13分钟,公交半小时,馆藏丰富,全程语音讲解62分钟,小姐姐甜美又温柔。推荐指数五颗星,适合一个人的出走。
满心怀着期待,踏进承载着悠悠历史的大门,门外是现代化建设,门内是让人踏实感十足的古砖古语,仿佛一道门就能让人时光穿梭。
再见博物馆和以往一样,随心而起,随性而去,一人,一心,一镜头。一切都刚刚好。
再见博物馆赏味墓葬,已是小时候期待的事情,不知所为何,行走在黛青色的地砖上,总感觉自己行将穿越,凝视着,沉默的,文字上的,被灯光映射的光影,透明玻璃的另一面似乎在告诉我战国的纷扰,汉代的繁华以及雅安的天时地利。
再见博物馆中间的那位石狮先生,身披石像羽毛,头顶鬃毛,左前腿丢失的样子,毫无违和感,被川内外专家雨誉为奇迹。
再见博物馆石棺。左侧有“千年第一吻”之说的浮雕,与记忆中彩虹桥那头的公园标志物竟同样模样。中部为一女子倚门回首,象征着一阴一阳,和谐而又美好。右侧为棺主人的坐位石像,象征着棺主人的身份地位。我想倚身探手去触碰穿越千年的印记,却不知不觉融入了细小而又流动着的石头缝里去。
再见博物馆转角,遇见透明棺椁,一棺一椁,长期埋葬于地下的木棺,看起来腐朽斑斑。灯影的交错,是扑面而来而又无法阻挡的历史气息。
再见博物馆巴蜀图形圆桥钮“王”字纹青铜印章。每个文字前,有着贴心的放大镜,怎么在我的眼里看起来有点像I LOVE YOU的标志咧~
再见博物馆错金银卷云纹青铜带钩。遗憾的是最下边部分缺失了一块倒三角形的玉石。而那青铜,与记忆的交错之处,饱含了我对汉代的遐想与向往。
再见博物馆“至正七年置”镇馆之宝,若隐若现的是那细腻白润的灵魂,相传大英博物馆内的较此物还延迟几十余年。
再见博物馆人们常说,时间是雕塑灵魂的材料。那么,博物馆是雕塑认知的路线。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和古老的灵魂交汇,每一秒都是如此值得珍惜。
再见博物馆象牙朝笏。从商代开始到明代,你是否也找到了记忆中百臣上朝时的场景,笏全身有一些细小的裂痕,行话称之为“雀丝”,是年代久远之标志。笏身上如树木年轮的花纹,是牙尖被剖开制成笏后牙心的显现。
再见博物馆由于展馆面积有限,需定期更换书画,令人惊喜的是“翁同龢”的真迹。于是慈禧与光绪的回忆涌上心头。
再见博物馆 再见博物馆茶马古道,一茶一马一古道。蕴藏着茶文化,背夫文化。古老的茶号在清新俊逸的茶香芬芳中愈演愈烈。
再见博物馆请偶尔停下脚步,用最真挚的眼神面对自己内心。长街黑暗无人,而人生,是流动的时间,我终将感谢这份孤独,从此不惧一个人上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