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大学课堂之上,听着老师的专业术语和理论,顿感困倦来袭,终于在下课后去水果超市去买些水果顺便见识一下有生机和生活气息的人。
结果很出人意料的是卖水果的导购员突然提及:“你怎么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啊?”我自己补充的自嘲说“我在发癔症吧!”突然之间感受到自己好像确实有些疲倦和无趣。然后这件事情引发了我对于从小到大的课程和教育的反思。
所有的课程都是单独独立的知识点,都是一堆的积累,这积累说好听是积累的知识。难听就是记忆机器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成就和欣喜。从小到大家长告诉你要“别输在起跑线”“抓紧时间学习,做好学习就完事大吉”但是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没有好好珍惜当年读书机会的父母的想法,还有就是父母在其他家长的同辈压力之下的跟风,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能够获得什么,但是就简单的沿用了成绩评价机制。还有我们自身简简单单的就在最小的时候就步入成年人般的竞争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你要战胜其他同学(竞争对手)获得第一名这个最光荣的称号,然后得到一点奖励和大家环境的认同感,承认自己的努力是有结果。自己也在一个评价机制中不停屈服慢慢去认同所有人的评价准则,然后结果就是慢慢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但是却发现自己唯独没有了自己,你变成了所有人的理想载体,缺乏了自身的独特性,丧失了作为自己人本身的特质,只是在所有人的眼中认为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永远就是一个提着线的木偶。
然后你会发现你自己学校学习了十几年的东西其实毫无价值可言,因为现在的你连最简单的自己都无法接受,无法懂得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给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么,自己只是在走着所有人走过的路,但是你也明白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你走着被别人走烂了的路,你没有一点出格,你认为您能超越和突破吗?
同样的,在大学课堂中讲述的科学与经验公式,还有所有的基本原则都只是在为了大学的考试在服务吗?这些课程仅仅是依存在考试分数高低吗?都这么单一吗?第一名之后的第二名就不是人才吗?所有人都认同的和已经存在的就都正确吗?自己有判断吗?自己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服从这所有的规则,各种为了维护已有利益并且想要以后永远获益的人们划定的维护自己权力的方法罢了。而我们则是在不明白中无条件的服从,没有了自己的真正灵魂,没有了真正的生活和意义。
在这同时,一直到大学为止,大学需要告诉我们的是时刻和自己相关的事情,生活中随时都会遇见的问题,和作为过来人的老师应该给我们看看老师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然后再引发大家学生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告诉你一些在百度,甚至是网上自己看看就可以获得的知识,我们需要的是老师们处理麻烦时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以及面对问题和生活时的方法,在这方法背后选择这个方法的前提,以及以后工作时候马上要面临的问题,马上要有的选择。告诉你怎样把握机会,识别和判断的依据,告诉我们具体的过程。
就像生命也是过程一样,所有人都知道生命的终点是什么,但是重要的是走过生命的过程。那么同样学习也是一样的,老师不要因为简单因为有固有的评价机制就简单的延续有问题的评价方法,站在讲台上,简单的讲述所有人都可以讲述的东西,但是没有自己的判断和操作过程。让人感觉老师在藏着掖着不告诉你一些关键的东西,而告诉你一堆你无法利用的知识点,所以你永远就是一个学生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没有自己判断的过程。只是简单付出代价,学会的服从,学会了偷懒,学会了投机取巧。但是生命是要多彩的,为何不把课堂加上自己的感受呢?不是纯粹的散乱知识点。
我想说一说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和收获。不愿意变成说别人怎么,只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还有时间很少,就是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活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