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读书
儒家修身的道德境界

儒家修身的道德境界

作者: 华柱 | 来源:发表于2022-03-08 09:19 被阅读0次

四、儒家修身道德境界

   

    我们用《论语》中流传很广的一则来说明道德境界,这则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这则孔子自述了他提升的过程,对这则的解释历来不够直截,如果用本文的基本观点理解的话,也许豁然开朗:这个过程也就是不断消除自我执著的过程。不以自我为中心就处处皆圆,泯灭内在自我与外面世界的原先不可调和的对立,最终把自我融入到宇宙的大生命中,感受无比宽广的道德境界。

    十五志于学是说十五岁立志求学。这句不解释。三十而立呢?立是站立,站立了就能潇洒而行。三十岁了,经过艰难的学习,思想日臻成熟,仿佛磨炼出一把无比锋利的宝剑,仗剑高歌,不畏一切。所以这是自信自主的境界,可是手中还是有剑,站立时,我与外界明显对立,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境界。

四十岁了,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是为不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生所求为何。这时对各种思想学问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已能融会贯通,此时,修养深厚,内心充实,表现为言行举止淡定从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我”的色彩也只是淡了而已。

五十岁了,知道天命了。天指自然,命是运势,知道天命是指知道自然的造化运势,知道事物发展的大势所趋,大势来不可阻,去不可留,正如人的生命,生死不可执。五十岁了,能够用超然的眼光看待生死了。生命是一个人最珍贵的,是最大的执著,生死我都能超然,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转眼六十了,六十而耳顺,这句挺有意思,是非出之于口,现之于声,听之于耳,这个世界声音很杂,怎可能声声顺耳呢?《庄子》有一句话讲得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毁誉不动就是耳顺的境界,如果内心不是无比开阔包容一切是做不到这点的。

又是十年,七十岁了,这时随心所欲,可是又不越规矩。这是什么境界呢?规矩指礼法,礼法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外在的秩序规范已经完全内化为心灵的秉性,也就能以我心会天地之心,达到“独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而游的境界,如此才算把自我融入到宇宙大生命中,成为大我。

相关文章

  • 儒家修身的道德境界

    四、儒家修身道德境界 我们用《论语》中流传很广的一则来说明道德境界,这则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 认知的客观规律

    中国儒家的八目: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系统下的认知境界。马克思主义下的唯物...

  •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仁”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即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仁则荣,不仁...

  • 儒家修身

    今天直说儒家的修身方式,儒家大学里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修身就得先正心,要想正心先...

  • 慎独,学会和自己更好的相处

    “慎独”,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 2018-04-21 表里如一真君子

    “慎独”是儒家所推崇的个人道德修养、品行和风范的最高境界,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里,对“慎独”是这样描述的: 小...

  • 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

  • 五绝.读《中庸》

    中庸乃至诚,学问辨思行。 厚德循天道,宽柔可太平。 至诚:儒家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孔子给了我们最好的启迪

    儒家对于自然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分别,认识很清楚。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把人生规划的很明确,也很睿智。尤其是孔子,他的...

  • 彦子八毛~儒道释

    儒道释的区别,同样也是修身、修行、修心的差别 三家代表三个境界 儒家:人与人的和谐; 道家:人与自然的和谐; 佛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修身的道德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ta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