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当年《哥斯拉》带给我的震撼

当年《哥斯拉》带给我的震撼

作者: 自在的猫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21:01 被阅读22次
当年《哥斯拉》带给我的震撼

二十多年前看的《哥斯拉》第一部,吸引我有两点,一是故事有趣,二是逻辑严谨。

首先说故事,人们对史前生物充满了好奇,主要是它们体型巨大,人类与之相比较,如同我们一个成年人和仓鼠。石炭纪时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浓度高达35%,比21%要高得多。许多节肢动物是通过遍布它们肌体中的微型气管直接吸收氧气,而不是通过血液间接吸收氧气,所以高氧气含量能促使昆虫向大个头方向进化。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虫、蝎子,吊兰大小的蜘蛛,还有5英尺长的千足虫等。其中最神奇的应是巨型蜻蜓,其翼展可以达到2英尺半(接近1米),可以说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

当年《哥斯拉》带给我的震撼

整篇故事就是一只比摩天大楼还高大的蜥蜴,完虐人族,然后人类用智慧消灭这只国宝级的动物。个人认为许多小朋友心目中的英雄奥特曼邪恶的,他消灭了一只又一只珍稀动物,全然不顾《国家珍稀动物保护条例》。

一个可以推断前因后果的故事是值得回味的,在目前人类所生存的非富氧环境,超大型动物存活的几率为零,简单的说就是氧气不够。登过高海拔的山峰的人都有缺氧的经历,特别是珠穆朗玛峰,所以,氧气不够,人类也不能生存。

关于哥斯拉的出身,产生大型生物的唯一可能就是基因突变,而哥斯拉可能只是海岛的一只普通蜥蜴,但在岛屿附近进行几十次的核爆实验后,那个地区核辐射严重,在这种条件下,附近生物极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面对巨大的怪物,人类开始也束手无策,无法消灭它,直到男主想到将哥斯拉的幼仔做诱饵,利用母爱的天性,设计埋伏它。地球上,这种大部分生物都具备,跨越种族,天然存在于母性的身体里。这个逻辑也是完美。

曾经看过一个小视频,过河的鹿宝宝被鳄鱼追捕,鹿妈妈急匆匆赶来挡在中间,无怨无悔的牺牲掉自己。今天看了一则新闻,一个车祸中,满脸是血的母亲被卡在车中动弹不得,用生命最后的一口气,用微弱的声音,恳请交警救下车里的婴儿。

母爱,伟大!

当年《哥斯拉》带给我的震撼

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是人类错误,母性的光辉。

希望新的《哥斯拉2》不是日本人拍的,他们一拍就假的像玩具摆拍一样,故事情节也往往幼稚可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年《哥斯拉》带给我的震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vj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