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作者: 方圆fg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8:59 被阅读117次

    我有个亲戚,她总是和她的大姑姐发生矛盾,无论她大姑姐以什么状态和她说话,说什么内容,无论对方出于好意还是恶意,她总是听到大姑姐嫉妒她、不盼她好、故意让她处不好人际关系等,自己气的一身病,还怨别人找事。

    为什么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有人能听到对方的好心好意,有人却听到对方的不怀好意呢?为什么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到了不同的内容呢?这是由于认知者的经验不同造成的,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所谓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示,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图示的主要作用包括:

    一,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个体觉知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对注意对象的选择认知自己未必能意识到。比如,一个农村家庭主妇,到市场上会对柴米油盐酱醋蔬菜等感兴趣,如果地上有一个贵重的稀有金属,她会视而不见。

    二,影响记忆。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以前知道的东西。比如随便对一个人说苹果的德语名称,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他也不会记住,因为他以前就没有这个内容储存。除非他有需要,那就要建立新的图式。

    三,影响自我知觉。个体会根据已有的自我图式,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图式是个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认识。比如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如果一个被经常欣赏认可的人,感觉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那他就可能对自己形成一个自信的认识。如果这个人在过往的生活中,经常被否定、批评、指责,他做的事总不符合家长的心愿,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自卑、没有自我的心理状态,他也会以抱怨指责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对待孩子,要多欣赏认可,让他有个积极正向的自我评价,能促进孩子的自信阳光,如果家长批评指责太多,让孩子形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图式,就非常容易导致自卑、无价值感,生活的就不快乐。

    四,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个体知觉他人,看见的往往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即个体倾向于用图式解决知觉对象。比如,对女士说一句“你很有女人味”,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听见了积极的善意的内容,感觉自己很美;有的人听到了消极的恶意的内容,感觉是被讽刺。这是由听者内心的需要不同造成的,一个积极阳光的人会听到善意,一个消极阴暗的人会听到恶意。

    “说者无心”,说话的人可能是随口而出,然而“听者有意”。如果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打小报告,他听到了某人说他的坏话,说的人不一定有心,而这个听话的人一定不怀好意,因为他深层次不希望别人好,所以他听到了别人说坏话的内容。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不关注于他说了什么,而要关注于他听了什么,当他在描述时,那一定是他心中有的或者他所希望发生的。

    李克富//粉丝刚过一千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vu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