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823/0d63e04477c28aba.jpg)
2017年8月26日
前天中午我们五个同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同事A45岁,儿子开学就上大学了,所以利用暑假去考驾照。另一个同事B46岁,儿子也是今年考上大学,与同事A的儿子一起搭伴去驾校学习。
同事B的第一任丈夫在她儿子很小时突然生病去世了。后来她再婚又生个第二个儿子,目前正在上小学。平时接送两个孩子去驾校学习都是由同事A完成,同事B还有老二需要照顾,没有时间陪着去。
最后一天路考科三,两个妈妈都去了(同事B带着老二)。据同事A说,考试人特别多,她们在江北整整陪了一天,外边骄阳似火,只能坐(躺)在车里等候(开空调)。她是一会迷糊一觉,还感觉特疲乏,第二天在家又躺了一天。
而同事B呢?由于老二活泼好动,根本不在车里待着,他妈就得陪着他到处溜达玩,不但没看出同事B有多累,反而看到的却是她陪孩子玩了一天后的幸福和满足。设想一下她有老二,第二天能在家躺一天休息吗?显然不能。
所以席间同事A说:“孩子小的母亲(与自己同龄人比)明显更年轻,精力更旺盛。”我知道她说的不是外表年轻,而是心态年轻。要看外表同事A年轻漂亮,有美女气质;同事B两个孩子,家庭条件也远不如同事A好,更没有时间捯饬自己,外表显得有点老。但由于孩子小,生活负担重,却反而不知疲倦,精神头更足。
因为她接触的人群是小学生家长,多数年龄都30岁出头,都比她年轻十几岁,所以她就比同龄人接触的信息更新鲜、更时尚。
就像现在的我谁跟我谈论,“小升初,初升高”,我都无感。而且没忍住时,还会以为过来人身份说些人家不爱听的话,什么“”这些对孩子成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用不着草木皆兵”等等,但当年的我何尝不和他们现在的状态一样呢?人啊,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即使有人和我谈论高考,也提不起我多大的兴趣。因为现在困扰我的问题是爸爸的养老问题,这个才是我的“死穴”,见人就想探讨这个话题。但如果人家没有老人,或者老人都啥事没有,谁爱听你叨咕这些。即使耐着性子听了,也无法感同身受。所以说,人的兴奋点、关注点,是随着环境、经历的变化,而随时发生改变和调整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全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
如果一个人50岁有了孙子,而与她同龄的人儿子还正在求学阶段,她们的关注点就会截然不同,即使是最好的闺蜜,又有多少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呢?前者只能和比她年长的有孙子的人交流,后者只能和比她年轻的孩子也在上学的人有共同语言。所以你是那一堆的人,不仅看你的年龄大小,更多的是看你孩子的年龄大小。孩子小的父母更具“年轻态”。
不是有人曾总结说:毕业十年以后的同学聚会,有孩子的和有孩子的在一起。没孩子的和没孩子的在一起,没结婚的和没结婚的在一起。二十年以后同学聚会,有钱的和有钱的在一起;没钱的和没钱的在一起。30年以后同学聚会,区分度越来越不明显啦。都退休了(没退休也基本二线了),以身体健康为主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中国传统中有传宗接代一说,以“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为荣。正好是与以前提倡的计划生育中的“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只生一个好”相悖。现在国家根据社会逐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又重新鼓励生二胎。究竟哪个更好呢?我个人认为:那种情况都有令人羡慕的多姿多彩的一面。也都其令人困惑和烦恼的一面。
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解释,就是什么事没有完全好的,也没有完全是不好的。关键是你个人更看重什么,更享受什么,更追求什么?千万别以己度人,去点评别人的生活,劝不结婚的人去结婚,劝不要孩子的人生孩子,劝生一个的人去生俩等。什么样的生活模式都自带光芒。别太贪心,什么都想要,无论利与弊只享受与陶醉一种生活就够了。
无独有偶,那天在天津火车站候车时,我的左右各有一个空座。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和一个70来岁的老人走过来了。老人坐在我的左边,妇女带着孩子坐在我的右边。老人用颤抖的手拿出类似油茶面的东西沏着喝,我想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老一小出门不容易。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相互照顾,我主动提出和老头儿换座。妇女对孩子说:快谢谢阿姨,让你爸爸坐这边。我一听说你爸,立刻惊呆了。当老爷岁数都有点大,人家还是爹。
唉呀妈呀!这不是杨振宁第二吗?多亏我没有说“让你姥爷坐这边”的话。经验告诉我,在外边不要猜测地去称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着像父女的其实是夫妻,看着像爷爷的其实是爸爸。多元社会的多元关系超出我们的想象。
不一会儿,那个妇女让老头儿去看什么时候检票。老头儿二话没说,晃晃荡荡就去了。过一会儿又让老头儿给孩子接水去。我想还是老丈夫听话好使换啊!要是我老公在旁边,他就得说,你咋不去呢,老让我去。老丈夫哪敢怼恁小媳妇儿,献殷勤还献不过来呢,这也是有些女孩愿意找大叔大爷的原因之一吧(个人猜测)。
如果是女儿领着爸爸和儿子一起出行,女儿一定是好好的照顾老爹,什么事都自己跑前跑后的。当老丈夫和当老爹待遇是不一样滴。女人对老丈夫颐气指使(小女人),对老爹却呵护有加(女汉子)。
但是老男人(鳏夫)是不知好歹的,宁愿被小媳妇呼来唤去地使唤,也不愿让女儿当老人一样照顾的。就像我老爹,我们姐仨每次分头领他出来旅游都把我们气得够呛,怎么对待他,他也有意见。老叔说:要是找个小媳妇儿一切都好了。即帮人家干活,还让人家花钱,自己还开心快乐!
老夫少妻也好,姐弟恋也罢,旁边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可别再议论人家的长短啦。那是人家自愿的,没有什么般配不般配的,谁也不是傻子,都是各求所需,等价交换。只要没违法乱纪,谁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真违法乱纪有公安部门处置,也不用我们操心。
谁的生活谁做主,千万别咸吃萝卜淡操心。对他人选择的事业,生活,婚姻。除了尊重还是尊重。不要去探究为什么,人性之复杂且高深莫测,我们也探究不了为什么。
现在描写小三儿的电视剧如火如荼的受追捧。如《我的前半生》媒体热议达到“爆棚”的程度。但我看了十集说什么也看不进去了,什么谁抢谁丈夫了,谁抢谁男友了,烧脑剧情没意思。用道德去约束,那就等于没有约束。用法律去约束,有的人都以身试法。
再次告诫自己少评论他人对生活的选择,多用心关注自己的成长,过好自己家的小日子,那才是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