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服装智能制造(中国)精英俱乐部微信群很多大咖在聊智能制造、管理升级、企业文化,看看大咖们聊的新、奇、特:
谭总:培训也好,管理也罢,都做好了又如何?这些都是次要的。真还要做到智能化企业,首先是业主的胸怀与思维,都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的文化,企业主如懂得分享,才有企业的进化,才有改造的空间,反之切都是浮云。
徐进:智能制造是个趋势,数字数据化是基础,全部要数字化,首先要标准化,那么就涉及到SOP,而且企业的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优秀的,还一个关键是什么?管理和培训,最终还是企业文化。
李永杰:智能制造是个趋势,但是受限于机器的自动化,需要时间和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行业的精英们不是等,而是提前转型。在局部自动化+全程信息化以及精益生产、精准计划改观服装行业加班多、福利少等业界常态方面,依然大有可为。
李鹏:智能制造不止是搞几台自动机器那么简单,还有信息+操作员工的素质,目前我们生产一线的员工的素质普遍都还没达到,我想真正的智能制造还需经过十到二十年的时间。
王永见:这种模式志在给服装业指出一个方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出路,起码给服装圈先打个招呼,不用到时候这个时期到来措手不防,至于这个项目盈利不盈利是次要的
胡剑飞:传统制造――智能制造――智能智造,三种不同概念生产模式,国家或行业把三者转变定义为产业升级,说到底不管智能制造也好还是智能智造也罢,最终目的还是企业要长久要盈利,要长久盈利!游戏中升级需要历练需要时间,产业升级过程中看的是理解接受新环境的快慢,当然任何一种看似好的模式不是对每一家都适用,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盲目追求、不知所以、不求长远,最终导致的后果也就是企业的快速萎缩甚至倒闭,企业主或企业掌舵人(可以是职业经理人)要的是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及精准的判断,其他的就是执行落地了。
看了很多大咖级的大师们的聊天内容,突发奇想,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这个“人”,可能是每个员工,也可能是老板和企业主。
我也走过的一些服装制造企业里,70%都是自己感觉四面楚歌,客户、渠道、店铺全军覆没,人力、材料成本日日攀升,靠打鸡血、跳励志操、给员工洗脑、给客户送钱,拉着客户、代理商、加盟商吃吃喝喝,这些老办法是没啥希望了。想突围呢?放眼一望,四面八方都是柔性生产、智能制造、机器人、互联网!
于是很多老板纷纷开始“转型”,做鞋子的用机器手,做服装的用自动化设备,做定制的用“魔镜”,做大型企业的改用互联网LED看板平台,天下熙熙攘攘,通通都贴上智能制造、互联网。
很多人以为传统企业不懂智能制造,其实按照我的经验,工业4.0、CPS、C2M、互联网+、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说起这些新词,其实老板们比谁都明白,因为各种培训班他们都去了,各种高峰论坛也去了,跟你聊三个小时不带重样的。然而我转进他们车间一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连20年前的基本6S都没有,你只要问一句,他们就会说“国内这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们还是比较好的呢!”。
所以我觉得,传统服装企业的困境与其说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挑战,还不如说是自己内部作死。他们是通过一次次美好而成功的战术,让自己最终陷入了战略困境之网,现在是越挣扎,网子勒的越紧。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的服装企业发现,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做,反而活的还好一些,而这种看起来的“好一些”,麻痹了他们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判断,这是另一种作死。
中国的传统服装企业总是在两个极端上来回摆动,当有些老板听了某位大师的智能制造思维讲座,热血沸腾的时候,一拍脑袋可以豪掷千金,我就见过一个做牛仔产品的公司,给员工连个口罩都不舍得买,却扔几千万去开发系统、软件。而这些“跨越式”发展的企业,一旦遇到挫折,又立刻缩回来,变得比任何人都保守,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认为你是忽悠、扯淡、不切实际。然后开始怨天尤人,跟政府抱怨给员工上社保太贵啦、环保检查太严啦之类的,高呼“实业难做”,企图让政府出手救他。
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要么激进要么蜷缩,总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人人都在谈转型升级,但是我看到的是,真正能够转型升级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要么根本不动,要么项目夭折,要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听朋友讲过,他说有两家食品制造企业,管理体系很类似,进车间都要先换衣服、带头套鞋套,然后全身吹风,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去。表面上看起来管理都不错,但是他在里面用手摸了几处地方,一家让他沾了一手灰,另一家一尘不染。前一家是咱们中国的龙头企业,后一家是北京市顺义区的一家日资企业,叫京日东大食品(注意是日籍华人,老板是60年代才去的日本,所以你千万别说什么日本人就是比我们认真比我们厉害,中国人不差啥)。
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差距,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是照葫芦画出瓢总不是人家那么回事。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细节,那家日资企业,里面每一个地方,哪怕是维修车间的工具,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厂里每一个员工见面都会微笑着互相问“你好”,你别小看这一句话,当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的时候,每一项改进他都愿意贡献智慧。所以那家日资企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这显然是全员参与的结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而咱们的企业往往觉得企业文化就是个虚的东西无所谓,管理就是领导一个人的事,领导当然只能关注到大面,细节他顾不上,而员工觉得管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自然就是空有架子没有实际。我们跟人家看起来什么都不差,可就是差一点文化,这个一点,其实就是十万八千里了。
所以我一直呼吁,中国制造之振兴,首先在于工业文化之振兴,让企业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像真正的思考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