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醉汉谈起》
晚秋时节,恰逢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不用找阴阳先生掐算,就知道是今个儿是个好日子。
一大早就听到天空中噼里啪啦传来鞭炮声响,今天娶媳妇儿嫁姑娘的指定少不了。
一整天,天空也是灰蒙蒙阴沉沉的,偶尔还飘起一点雨丝,冷空气一开始变得强势起来,我们的着装便由前两天的短袖警服直接越级升为春秋执勤服了。
老阚那组今天出警值班,下午接到一个110指令:路边发现一名醉汉。
赶到现场一看,这位年轻先生倒在路边,说话都支支吾吾,含糊不清了。但是,他身边的一个红色塑料袋暴露了醉酒的原因:一大包喜糖,两盒喜烟!
哈哈,肯定是喝喜酒的,不小心喝大了!
好不容易给他家里人联系上,家人将他领回家了。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我们收获了不少“三克油”!
说起来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在老百姓眼里可是天大的事。
喝酒这事,好多人是控制不好的。
正如这位当事人醒酒时的感言:“感觉自己还行,就多喝了两口。结果没走几步之后,酒劲儿上来啦…”
醉在路边确实是不雅观,丢了庄邻,败坏了亲戚。可是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当事人故意想得到这种结果,而是酒劲上来之后身体控制不了了。
过往的很多老百姓,有的在看热闹,有的在看笑话,也有的人投过来同情的目光,好心一些的就拨打电话向110求助。谁愿意惹这种麻烦上身?弄不好,还可能被别人讹诈呢!
如果大家都不管不问,任由其醉卧在这寒风里的路边,肯定会生病,说不好还可能丢了性命。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公安机关的这种社会兜底功能。
所以说,公安机关就像社会机体的白细胞,也可以说是社会系统的“急诊医生”。一旦社会成员中有这种危急情况出现,便会有警察过来救助,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但是对派出所来说,这些琐碎的警务,牵扯不少精力,也会获得很多老百姓的赞同和认可,却不能像抓到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时那样有成就感,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是考评体系的问题。这种救助类案件,没有被纳入绩效考评机制,唯有在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当中能够得到体现。但是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考核往往是随机的,是大范围长时间的案件积累表现。现有制度没有对具体这类小案进行考评和奖励,得不到各级领导的及时认可!这也是基层派出所工作人员抱怨工作忙、工作累的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适当的小案考评机制或者是出警考核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要想考核到每一个案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考核也需要也会耗费大量的警力资源,同时也会使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改变出警人员的认知,让其认识到这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样,把考核权让渡给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由案件当事人对出警人的出警进行评价考核,也就是畅通投诉机制,比如我们临沂搞的12345政务热线等投诉反馈机制,这样,最终也会由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体现出来。
这也是当前上各级领导提出学习“枫桥经验”的原因。
枫桥经验的基本原则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个原则总结一句话就是:认真解决每一个案件,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也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理念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士不可以不弘毅”,基层公安“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