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这句话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
一件小事,让我明白了些许。
认识一个男孩,热爱美术,最近在为中考美术加试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听他的老师说,平时这个男孩来画室,经常都是一画一整天,中途除了喝水吃饭,偶有小憩,其他的时间就一直坐在那里不停地画。
我看过他的作品,石膏人像,据老师说是属于难度比较高的内容。我是外行,太专业的内容我看不懂,但是眼见着来上课的孩子来了一波,画了两个小时一节课的功夫被父母接走;又来了一波一波,走了一波一波。而这个孩子手中的笔就不曾停下,专注又持久的样子就宛如他面前正在观摩绘制着的那个石膏像。
于是,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兴趣所能赋予人的巨大力量。
任何一门技术,或者一门学科,在起初启蒙的阶段,可能都是充满趣味的。比如绘画,那种随着自己的心思在纸上涂鸦,看着自己心中所想在笔下幻化成真实的图案,对每个孩子来说,可能都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绘画学习的内容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一定会存在着这样一个时刻——这件原本趣味无穷的事儿,开始萌生缠绕出一种叫做“枯燥”的东西。比如,原本一节课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一幅儿童画,到后来2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一幅乙烯画,再到后来3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一幅静物素描画,然后像这个备考中考美术加试的男孩一样,一画就是一整天。听这个男孩的老师讲,考前集训的时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大约要画上十几个小时,而这样的绘画强度要持续好几个月。
这种时候,如果没有兴趣,完全依靠毅力,或许也能够坚持下来。但是坚持的过程,带给孩子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坚持的结果,带给孩子的是升华蜕变还是抵触厌恶,不用想,都知道。
所以,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意味着兴趣能够带领我们迈入新领域的大门,还意味着在兴趣的引领下,我们哪怕翻越崇山峻岭也不觉得苦,跨过艰难险阻也不觉得难。这时的兴趣,化身成热爱,让我们从起点到终点,即便挥汗如雨,入眼依然是繁华盛景,心中汹涌澎湃着的依然是不竭的动力。她带领着我们不断超越,不断征服,不觉已然登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