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香港挨得近,只有一河之隔,但来深圳工作好几年了,我也只去过一次。
时隔好几年了,我对第一次去香港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今日浅浅记录一下算了。(凑个日更,不知道写啥)
不知道是2018年底还是2019年初的时候,某一天,我得知大学时的两个要好的同学周末要去香港购物,于是和她们约好到时一块去。不过,我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买的,要买的东西早在双11的时候就已经买好了,这次纯粹是跟着过去见识一下。
她们两人比我早来深圳,已经去过香港好几次了,对那边要熟悉一些。不像我,从来没有去过香港,对香港的印象几乎完全来自于电影、电视剧以及新闻视频等。
记得当时,我们是搭乘x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深圳皇岗口岸,大概耗时1个多小时吧!车上乘客很多,而且特别拥挤,座位是不要想了,大部分人都站着。售票员拿售票机扫码时,其他乘客和售票员报的目的站点几乎都一样,看来都是趁着节假日去香港那边游玩或购物的。
在公交车上的时候,同学建议我开一个境外流量包,如果不买的话,到那边手机会没有网络。因为到了香港,相当于是已经出境了。心里有点纳闷,虽说实行的是一国两制的政策,但还是属于同一个国家,为什么连网络都要搞特殊呢?又不是台湾那种还没有回归的情况。
但是,我的手机是联通号,在运营商的APP里查找得看了一下,不支持这项业务,所以就没有买境外流量包。也因此,到后面,手机几乎没用,我只得紧跟着我两个同学,免得和她们走散了。
下公交车后,和她们一起去换了港币,不换还不行。我没有带现金,幸好有一位同学事先有带现金,就向她借了一百,然后微信再转账还给她了。好像还在她们的建议下,在tb上买了一个团签,大约5块钱。
排队过关的时候,人是真是多,记得好像排了挺长一段时间的。持香港户籍的人可以不用排队,直接过去。我还看到有好些人拎着行李箱,估计有些是去扫货的。
当时,还被一个女工作人员问道有没有怀孕,我有点愣住了,这么直白吗?我摇头说没有。
过关的时候,人潮蜂拥而出,就像火车站出站的情形一样。我和同学还是被挤散了,人真是太多了。而且,我的手机没网也用不了,只得跟着人流继续向前走,最后在出口处看到她们了,她们在哪里等着我。
因为是去购物的,所以目的地很明确。我们一行三人直接坐上了一辆大巴车,直奔目的地而去。不太方便地是,我们没有八达通,就只能现金买票了,所幸事先准备好了零钱。不知道现在能刷码乘车吗?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估计乘车更加方便了吧!
我们去到了一个商场里,现在已经忘记名字了,我陪着我的两位同学逛了好多家店,她们买了好多东西,大部分都是护肤类,还有些保健类产品,还帮另一位没来的同学买了奶粉。东西多了后,我就帮忙她们提一下东西。
途中,还看到其她购物的人,好疯狂啊!买了真多,看到她们直接把行李箱打开,将买的东西装进去。不知道她们那些人是代购,还是买来自己用的。如果是自己用的,那么多也用不完,也许有帮朋友或家人带吧!
东西买完之后,我们就一起去吃了一个饭。毕竟在商场里转来转去,走太久了,人也饿了。不过,也确实见识到了香港的消费水平,就平平无奇的一碗饭,就用去了四五十。
吃完饭之后,我们当天就坐车回去了。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这次的香港之行,给我的感觉一般,感觉和内陆的发达省会城市没有太大差别,都是高楼林立,水泥森林,建筑风格都是现代化的。或许因为我们是去购物,去的地方是商场,觉得和逛国内商场也没太差的,区别可能就是那边的东西更加便宜吧!而有些好玩的、好看的景点,我们都没有去,这可能是一大可惜之事吧!
后来,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香港发生严重的暴力事件。那段时间,有关香港的新闻报道特别多。还听到有说香港人排外,歧视内地人,尤其是不会说粤语的人,也许不能以偏概全吧!但随着对香港的越发了解,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也急转而下,相当于去祛魅吧!
再紧接着就是四年疫情,那几年几乎哪儿也没有去过。也没有再去过香港,似乎也没有找到去的机会和理由。
不过,在旅游方面,于我而言,相比繁华的大都市,我更喜欢去欣赏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更喜欢去游览历史名胜古迹。在山水之间游走,聆听风声鸟语,呼吸新鲜的空气;或是登高望远,坐看云卷云舒,静观日出日落;或是乘一叶扁舟,游荡于江水之上,看青山绿水。或是探访历史古迹,感受历史的韵味。
而在城市,大概只有博物馆和各种公园能吸引我前往了。
有时候,非常羡慕那边有钱有闲,能到处出去游玩的人。读书的时候,有时间,但是没有钱出去玩。工作之后,也不能说有钱,但时间是真没有。法定节假日呢?出去玩的人太多了,又不想出去挤人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94123/64b649f57667c45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