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传支付宝新海报刷屏了(还没听过,百度“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穷”),以丧文化引发对于年龄和穷的思考,有的人觉得文案犀利,揭示社会痛点,有的人觉得文案情商为负,只以金钱来定义人生,后来支付宝官方辟谣,说海报并未支付宝官方发布。
无论如何,丧文化又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不禁让人发问,今年流行这么多丧文化,为何就这套被人强烈批判呢?
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回复下今年流行于传播的新玩法-丧文化。去年末开始,丧文化在网络上开始出现,今年迅速弥漫,越来越成为营销的showcase,"丧文化"现在流行于年轻群体,带有生活和精神状态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
这个新兴的年轻文化之所以能够快速流行,背后离不开已经存在的社会现象,都市人,尤其年轻人现在的状态,带有自黑,自嘲甚至无力改变的无奈,不出意料,品牌陆续注意到这种现象,玩得开的品牌陆续用到自己营销传播上,包括江小白,网易云音乐,蚂蚁金服,饿了么和网易新闻的快闪店丧茶(这个还很有故事,等下说),没希望酸奶,还有去年底比较火的UCC咖啡。
那些丧过你心弦的品牌:
品牌毕竟要赢得年轻人的市场,就要用他们的文化语言和他们沟通。最早开始在国内的社交媒体出现的是来自于日本的UCC咖啡,他们观察到消费者喝咖啡,都是笑了消除负能量,比如想不出答案,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等,于是他们干脆让消费者内心的负能量来个彻底的示范,弘扬正能量和鸡汤营销太多了,突然来个腹黑的,顿时行业沸腾了。不过这个品牌在国内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他们的传播国内基本只限于行业中的人士。他们在台湾市场,发布了一系列海报,让人惊呼这个咖啡有毒,大家可以来感受下(这里只列举几张,更多欢迎自己百度):
看完是不是第一感觉:很负能量,但tm说的很对啊。那这套海报,对于品牌到底有没有帮助呢,销量是无法得知了,不过而已从百度指数略知一二:
很明显,在这套海报出街的16年下半年,UCC咖啡百度指数逐渐上升,并且达到了一个高峰;
再来看下网易云音乐,把乐评帮上地铁,一系列文案当时真的是刷爆朋友圈,丧文案就像经期一样,定期触动着大家被负能量压抑的神经,来感受下:
1、世界如此广阔,人类却走进了悲伤的墙角
2、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
3、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
4、我听过一万首歌,看过一千部电影,读过一百本书,却从未俘获一个人的心
5、一个人久了,煮个饺子看见两个粘在一起的也要给它分开
6、我想说:一个人久了,看到恐怖片里的鬼,都觉得眉清目秀
好了,该说下丧茶了。
丧茶最早出现只是因为因为喜茶特别火,饿了么和网易当时又想做一个快闪店,寻思着就在喜茶对面,开一个丧茶,最不济借助喜茶的人流量,这个快闪店也能火,于是租下了原来一个奶茶店4天,改造推向了市场,没想到这个快闪店太火,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是真的有这么一个店。其实,丧茶这个品牌早几年就被宁波一个商人注册了,只是一直没用,经过了这个事情,这个商人趁热打铁,火速在上海北京等地开了实体店。营销费一份没花,火遍全中国。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丧茶,和网易&饿了么之前的丧茶并非同一个店。
这就是人生啊,躺着,突然被幸运砸中。来看看丧茶的文案吧:
1、所有的工作,做久了都会觉得无聊。差别在于,别人无聊还赚得比你多。
2、不加糖就没法喝了是吗?
4、反正你都够胖了,少喝一杯也不会变轻的。
5、我们只有单人桌,反正你也没有朋友。
6、喝完快走,别自拍了,你长得又不好看。
7、躺在家里 咸鱼翻身 还是咸鱼
8、你是最胖的!加油!
9、理想的生活是:“谁也别来烦我,也不想联系任何人。”
为什么大家受不了支付宝:
看了这么多丧文案,大家除了触动,有没有一丝感觉:文案无关价值观,无论是转折,还是自黑,基本都是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共鸣感。
而支付宝的文案【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穷】则是赤裸裸对价值观的摧毁,你的贫穷或者富有,成为评判你的标准,如果你没钱,社会和周边的人都不会原谅你,简单理解这就是拜金主义的另一种表达。这样的文案,深深刺激了现在年轻人“不管有钱没钱,生活最重要”,“开心最重要”,“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我年轻,我没钱怎么了,我开心,我追求内心,我们提倡的是所走就走的旅行。而且,谁的内心不想多赚点钱,过更好的生活呢?这样的文案,也是对那些为了生活辛苦工作的底层阶级的一记耳光,尤其是支付宝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公然把这种价值观传达给到消费者,灌输的不是丧文化,而是丧价值观。
写到这里,想到了窦唯和朴素,他们两个人被媒体曝光的生活状态,根本算不上富有,是他们没有能力赚钱吗?凭借他们的才华和名气,想赚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他们不屑,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富有,但是过的开心,对现在生活状态非常满足。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不是所有人的奋斗目标都是向钱看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才大智慧,而不是为了世俗眼光,而去改变自己。
结语:
丧文化的营销发展到现在,比拼的不仅仅是文案,更是对目标人群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的洞察,只是靠网上抄一些段子撩动心弦肯定行不通,否则,再来几波类似的案例,大家肯定会产生“丧疲劳”,就如同当初的鸡汤,偶尔鸡汤可谓之鸡血,久而久之成为毒鸡汤,大家早已经免疫,甚至排斥。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的案例,丰富传播方式,而不只是拼文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