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新政的开启与三场战争有关,一是甲午海战,在相同背景下同属于东方被自以为知根知底的日本属国打败,惊醒了世人,在国人眼里的一个蕞尔小国通过一场战争打的大国丢盔卸甲,北洋水师被团灭,在世人心里形成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一时群情激奋形成了公车上书倡导变法图强的局面,许多此后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当时都受到了这里历史事件的冲击,由学习欧风美雨到师法日本,此后许多中国人都留学日本,学习日本走向富强的经验,中日交流在此后变得日益密切起来。同时也宣告了起自19世纪60到90年代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旧式军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争,编练新军提上了日程,关于中国要往哪里去清朝迫切寻找着答案,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变法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响应,但是过于直接激进,没有实际的阶级基础仅仅维持了百日就被立刻破灭。只留下了谭嗣同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豪言壮志在回荡。
二是随着外国殖民者特别是西方殖民势力的急先锋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教民在实际的社会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权利,凌驾于国民之上甚至是部分地方官员也都受到教民的胁迫,造成了教民与普通民众的隔阂,进而产生冲突(需单独讲),义和拳是一个在山东的群众性互助自卫组织,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教民逐渐蚕食着普通民众的利益甚至有的被压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类似的组织,其中以义和拳最具规模,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都有分布,在袁世凯主政山东时对拳民极力镇压使得很多人外逃,使得拳民分布更加的广泛,随着势力向京城的集聚,义和拳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受到外国殖民者的压力逐渐增大,也产生了反抗的意识,在不断的串联之下发动了对外国殖民者宣战的战争,而这又以签订庚子条约而结束,使得统治阶级更加认识到变法图强的必要,逃往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鼓吹君主立宪,也给于了遥相呼应。
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另外两个国家发生战争,而中国不能禁止,可见中国国力军力在当时衰退当何种地步,面对这场战争在清朝龙兴之地发生,当时东北是被圈进不准其他人进入的,闯关东的人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产生的,对于清朝的打击是有多么的大是可想而知的,从1901年开始的新政在这一年开始走向了实际行动废科举,五大臣出洋考察,实行预备君主立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