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十·四二】
余二十七岁,权知溧水。离任时,吏民泣送,有以万民衣披我身者,金字辉煌,皆合郡人姓名也。车中感成一律云;“任延才学种甘棠,不料民情如许长。一路壶浆擎父老,万家儿女绣衣裳。早知花县此间乐,何必玉堂天上望?更喜双亲同出境,白头含笑说儿强。”此诗,《全集》忘载,故载之《补遗》及《诗话》中。
权知,意思是代掌某官职。出自《新唐书·西域传上·党项》:“﹝拓拔思恭﹞俄进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
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区。隋朝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故地东部置溧水县。清朝时期,溧水属江宁府。解放后,属镇江专区。1983年,溧水县由镇江专区划回南京市管辖。2013年撤县设区。唐代诗人白季康、宋代词人周邦彦、清代文学家袁枚曾任溧水知县,韩国儒学宗祖崔致远曾任溧水县尉,谢灵运、李白、颜真卿、杨万里等历代文人曾游历溧水并留下大量赞颂溧水的诗篇。
万民衣,古时在官员离任时由民众制作并奉赠的签名衣服。在衣服上写明受赠人的政历、事绩,以赞扬此人在任时的丰功伟绩,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真实。由于签名者人数众多,故被称为“万民衣”。
任延,(?-68年),字长孙,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官员。更始元年(23年)任命任延为大司马部属,授予他会稽都尉一职。当时他十九岁。到任后,礼贤良,敬高士,抚百姓。后转任九真、武威太守,颇有政绩。汉明帝时,任颖川太守、河内太守。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