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否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你是否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作者: 铁椰椰 | 来源:发表于2024-04-27 22:11 被阅读0次

引言

世界简单得难以置信,人生也是一样。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家、看着相同的事物,但我们仍然都各自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中。

问题不在于外界怎么样,而在于看待这个世界的我怎么样。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看,是发生了某件事让我起了情绪;从阿德勒目的论来看,是为了达到目的,才把某种情绪(比如生气、愤怒)当成可收可放的手段。

人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不是从任何一个人那里得到,而是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悟到。

在人生的某一刻,你有没有非常羡慕一个人,想成为他或她呢?目的是什么呢?或许其中有一个回答是:如果能够变成他那样,就会很幸福。那是不是说明,在说这句话的你,此时无法感受到幸福?也就是说: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想要变成另一个标准幸福模版。

就算我再想变成别人,也不可能变成他们,因为我不是。我只能是我自己。不要做做不到的别人,要做自己。

我不想变成别人,我也能悦纳目前的自己。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一味执着于“被给予了什么”,并不能改变现实,反而会让自己沉溺于得不到却想要的痛苦中,所以不幸,是自己选择的。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份“利己”的“善”,这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所以为什么说不幸是自己无意识的选择是因为在潜意识里这个“不幸”保护了我们。

下坠是轻松的,不做改变是容易的。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结果会导致怎样的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是“安全”的。如果选择另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改变现有的模式,那我们会对未知本能地产生恐惧与不安,所以潜意识中会觉得不改变更好,也就是下定决心“不改变”,这样好像生活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那么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中,我们会如何选择呢?

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只有少数有勇气的人敢于挑战前者。

“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此时此刻”的我自己。所以可以说: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当下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

也就是问题发生了,而此刻的我能做些什么?去做,而不是不断编出各种“不去做的理由”,在内耗中流失自己的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一辈子。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不喜欢我自己?是因为讨厌自己是一种对自己而言的“善”,可以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即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万一遭到他人拒绝,还可以安慰自己说如果我没有这些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无意识中又在喂养那个虚假的自己。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适“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

所谓价值,是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是一种共通感觉,是主观的解释。

弱势常常具有特权,把自己的不幸当作武器去支配对方,如果一直用,那么就会一直需要不幸。

虽不同但平等。把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系的当作人来看,而不是当作工具去使用。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横向去看待关系而不是纵向去与关系中的一切竞争与对抗,由此活得无拘无束,体会到那份简单纯粹的爱,没有自卑感也不夸耀优越性,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如果我们一味将眼光放在他人身上,做事都是为了寻求认可,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如果他们不认可,我就不愿做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那么究竟是谁在过这一生呢?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当我们放弃了活别人的人生时,我们也允许了他人做他们自己,允许他们也可以不活在自己的期待中。

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罔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只需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不是放任、放弃、躺平,而是告诉对方这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若对方需要自己可以随时给予帮助,但对方是该事件中的第一负责人。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而外打开的改变之门,所以老师只能指个方向,实践与否还是取决于自己。

当我们放下别人的课题时,觉得一下子轻松了。别人的评价都与自己无关了,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课题,我无法左右他们的喜欢或讨厌,但我可以有力量做出自己的选择,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课题分离只是人际关系正常运作的出发点,而非终结。社会最小单位是“我和你”,把对自己的执着转变为对他人的关心你。受到“认可欲求”绑缚的人虽然一直在看着他人如何对待、评价、满足自己,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过分执着。

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但我们却是整体的一部分。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体会价值感、归属感,直面人生课题,不回避工作、爱、交友的人际关系课题,主动融入。把视角从“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转到“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不活在自以为的小角落自怨自哀,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去倾听更大的共同体的声音。如果是在学校,可以跳出学校去听听别人的声音,而不一定是局限在学校中的老师,因为在你的学校,老师是绝对的权力主导者,但是进入一个更大的范畴中,你和老师都是平等的“人”。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评价他人,因为但凡评价、建议就会涉及二元——有个好,有个坏,但这仅仅只是评判的人的标准而已。所以只是表达感谢就行。

人在什么时候能够获得“勇气”?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当我们主观上能够认为我对他人做出贡献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平和由自己开始。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自我肯定与自我接纳的区别:前者是自己做不到但还是将其合理化“如果……我就能……”,容易带着优越情结与自我欺骗过生活;后者则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同时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并朝其努力。接受我们“被给予的”,然后好好使用我们被给予的东西,即接受不能改变的,同时对那些能做出改变的拿出些勇气。

他者信赖: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信赖,也就是无条件的相信他人,就算被人背叛,也会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到与不能做到的,把他的课题还给他,我们只需考虑自己怎么做。

基于自我接纳与他者信赖,我们变把人际关系中的对方当成伙伴,从而产生“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我们可以通过劳动,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相互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则两者都不是。

缺乏人生的和谐的生活方式就是将目光聚焦在那讨厌我的1个人身上,并以为剩余9人都如此看待我。

人生的全部就在“这里、现在”。

如果我们把登到山顶当成我们的目标,那么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则会被定义“在路上”,真正重要的是达成目的的那一刻,接下来又会怎样,又会再定一个更高的山顶,再将沿路的经历当成实现目标的手段,好像永远都逼不得已地在当下,那么坐缆车和努力爬山的区别在哪?前者虽然成功但不算登山,后者就算最后没有登到山顶,却可以说他一直在登上,一直在成功。

其实,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是无数个小点组成,不管我们的目标和计划多伟大,也只能靠这个刹那去实现。比如说,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是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的动作。

所以放下人生的故事,活在此时此刻,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把这个刹那当成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相关文章

  • 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从小到大,我仿佛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坐拥日出日落,用每个时光陪伴自己,那个时光最快乐,不用去顾及谁,反而活的...

  • 你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吗?

    最近有一本书,让我第一次看就睡了一整天。 颠覆日常理解的观念,夹杂着哲学、心理学,看的我晕头晕头转向。但不得不说,...

  • 想要终极幸福,就要被人讨厌,你准备好了吗?

    在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讲的是勇气被讨厌,为何勇气会被讨厌呢?读完此书后,原来是你要拥有被人讨厌...

  • 被讨厌的勇气

    你是否拥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 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

  • 《幸福的勇气》: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

    还记得那本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吗?或者你说你已经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但此刻,如果我问你: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 ...

  • 被人讨厌的勇气

    被人讨厌的用气里说生活不是一条线,而是线上的每一个点,只有过好每一个点,才能练成一条完美的线,享受当下的咖啡,享受...

  • 被人讨厌的勇气

    昨天晚上,公公婆婆在我这边,跟他们的大儿子视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就怦怦乱跳,莫名的紧张,焦虑。 吃饭的时候,听...

  • 《被人讨厌的勇气》⑤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摘书一页: 1.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之前的我...

  • 被人讨厌的勇气

    被人讨厌的勇气,我好像一直都不缺少,而且特别擅长特立独行,甚至我是一直不太介意别人对我的看法的,上至达官,下至路人...

  • 《被人讨厌的勇气》

    看书很随意,总是看到哪儿就看到了哪儿,有专家说这种看书的方式是收获很少的,看书要有主题有专题的去看去研究,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否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tz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