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代有个诗人叫李颀,你可别把颀读成xin,应该是qí。他跟当时的很多边塞诗人都是好基友,比如王维、高适、王昌龄等,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边塞诗写得很好的诗人。
在李颀六十一年的人生中有两次大彻大悟,每一次领悟都让他走上了别样的人生,非常有意思。
李颀是河南颖阳人,家里挺有钱,是个富二代。身为一个不差钱的富二代,自然无忧无虑,整天和一些轻浮浅薄的富家子们一起鬼混玩耍,吃喝嫖赌,无乐不欢。但是再厚的家产也经不起十几二十几年的败家,后来终于被李颀败得倾家荡产。这一破产,他那些口口声声说同生死的狐朋狗友马上对他弃如敝履,“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杂曲歌辞·缓歌行》)他这才明白,原来没了钱自己什么都不是,世态就是这么炎凉。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从这以后,他开始发愤读书。这就是他的第一次大彻大悟。他变成了一宅男,隐居起来用功读书。这一闭关读书就是十年,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也就是他四十五岁时,他去长安参加科学考试,一举登进士第,然后还得了个新乡县尉的小官做。如果就这样在仕途上走下去,他就会和韦应物一样,又书写成一段浪荡子发愤读书当上高官的逆袭故事。
但是,李颀这个小县尉的官一当就好几年,完全等不到升迁。这样无望的仕途生涯完全不是他想象,于是他又一次大彻大悟,做出了弃官归隐的选择。不过,这种大彻大悟早有端倪可见。
《唐才子传》说李颀这人”性疏简,厌薄世务“,也就是说他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之所以参加科举考试,只不过因为那是读书人的唯一选择,但不代表他喜欢官场生活。早在他去赴任新乡县尉之前,他在《琴歌》中已经流露出想要归隐的意图。
弃官以后,李颀隐居于嵩山、少室山一带,有时也会云游于洛阳、长安之间,结交了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毌潜等著名诗人。这可能和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关系,王维有首《赠李颀》为证,说李颀这人喜欢炼丹修道。
总之半云游半归隐的生活还是蛮适合李颀的,他的创作生命就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起来。他的边塞诗、送别诗、音乐诗都相当出色有成就。
边塞诗
1、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行军中,只听到风沙弥漫中的军营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幽怨的琵琶声,这些声音是那么的如泣如诉,好不凄凉!刁斗是古代军中的铜制炊具,容量为一斗,白天用来煮饭,晚上用来敲击打更。那幽怨的琵琶声,乃是当年汉朝公主和番乌孙国时,为寄托心中哀怨在马上弹奏的曲子。
年年打仗,多少战士的尸骨就这样埋在了大漠荒野中。可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呢?只不过就是胡人的葡萄进贡到汉家朝廷中去!汉武帝为了得到天马,也就是阿拉伯马,于是开启了与西域的战事。随着天马进入中国的,还有葡萄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都种在离宫别馆旁边。
这首诗其实说的都是唐朝当时的边塞情况,讽刺的是当朝统治者穷兵黩武,只是不好明说,因而在乐府古题”从军行“前面加个“古”字,用的是汉家的典故,其实就是借古讽今。
整首诗写得很悲壮,出征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打仗,想归家却归不得,只得把命丢在大漠上,却只不过是满足帝王的私欲。民众的性命对于帝王来说就是这样不足挂齿。这种慷慨悲凉的风格与盛唐那些积极雄壮的边塞诗完全不是一个画风,这也是李颀边塞诗的独特之处。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送别诗
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4、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5、心轻万事如鸿毛。
多美的春末夏初景色!四月的南风吹来,田地里的大麦发黄变熟了,枣树上的花还没飘落,梧桐的叶子却已经长起来了。这是描写李颀送别陈章甫时的季节景色。
李颀说陈章甫这人为人坦荡,仪表堂堂,才学深厚,满腹经纶,不甘埋没于草野之间。关于陈章甫有这样一个故事,他长期移居嵩山,没有登记户籍,后来他虽应科及第,吏部却因此没有录用他。陈章甫很不甘心,便上书力争,我考上了凭什么不用我?吏部也实在辩驳不了,便向上请示,破例录用了他。而陈章甫这一敢于抗争的行为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赞誉,使他名扬天下。
李颀接下来又说陈章甫心胸开阔,为人率真,在他眼里,世俗的名利与权势都如鸿毛一般轻。他虽然入了仕,却和官场气场不合。于是他开怀畅饮,轻视世事,醉卧看孤云,生活逍遥自在,虽仕而实隐。所以他迟早还是要离开官场。
这首诗就是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李颀送他到渡口,给他写的一首赠别诗。整首诗,都是描述陈章甫这个人,而这就是李颀送别诗的最大特点。
一般送别诗都充满了儿女共沾巾的愁思与苦涩,可是李颀的这首送别诗,却轻松豁达,气度豪爽,满满都是对知己的情谊,完全别具一格。《唐诗评选》评价此诗“颀集绝技,骨脉自相均适。”《唐贤三昧集笺注》则说“读来神韵悠然,丰骨超然”。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6、鸿雁不堪愁里听。
心里怀着离愁别恨的旅人,最怕听到鸿雁的哀鸣声,那只会更添惆怅凄切。
魏万,后改名叫魏颢,是李颀的一个晚辈。这是李颀送魏万去长安时写的送别诗。李颀以自己的心情,体会魏万在客途之中将会有的羁旅乡愁。鸿雁与云山,古函谷关和潼关时的萧瑟寒气,长安的捣衣声,这些都会让你这个落寞失意之人更加黯然神伤。但是到了长安,请你千万不要沉溺于那里的繁华行乐处,而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足见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关怀。
《送魏万之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音乐诗
7、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琴声一响,顿时万籁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沉醉其中。可见演奏者将琴声弹得有多么的勾人魂魄,穿透心灵。
李颀在赴任新乡县尉前,在友人饯别的宴席上,听到琴声之后作了这首诗。人们只知道白居易能将音乐写得很传神,却不知早在他之前,李颀就是将音乐写得极好的诗人。这是他其中一首名篇。
这首诗在结构上,先是交代了一个气氛热闹的场合。然后写外面的夜色,月照城垣,乌鹊惊飞,寒风萧萧。但是屋里的酒宴却是铜炉华烛,光华生辉,广陵客登场献艺,先弹一首《渌水》,又弹一首《楚妃》,都是著名的古琴曲。接下来是宾客的反应,在出神入化的演奏中,宾客们都沉浸在曼妙的旋律中,忘记了漫长的黑夜,直至星星稀少,天将放白,才怅然若失,慨叹欢聚的时光太过短暂。而诗人自己呢,明明将要奉命出使,可是这琴声却让他思乡了,更让他深深地感悟到,人生短暂,我不想再受仕途之累,而是想要归隐,过那种和三五知己饮酒鸣琴的自在生活。
李颀没有正面描写琴声的美妙之处,却通过气氛、意境、心理来渲染,甚至还能让自己产生了思乡归隐之心,足见这琴声的美妙魔力。
《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李颀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就是读书,不用那么功利,因为到头来它丰富滋养的还是你本人,特别是在你落寞的时候;走一条大家都走却不适合自己的道路,最终还是走不长的,只有选择与心性相匹配的道路,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