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午,老刘给我电话,说经常来借电话那个大哥过来赊欠东西,能不能赊给他。
我正睡得迷迷糊糊,听到电话醒了,想了一下,问赊欠的多不多,老刘说不算太多。
不多那就给他吧,这个大哥从去年元旦开始在店里消费,从来没有欠账,最近一段时间,偶尔欠一点点,三两天就给了。
有段时间,他天天借我手机打电话,打给亲戚,打给朋友,后来打给同事,再后来打给工头,无非就是借三两百块钱。
他边借着电话,借着钱,只要借到钱,马上买酒,肉,香烟,一次就能消费个差不多。
后来,越来越多的电话没人接,打过去就是忙音……
后来,他打电话的原因变了,不再借钱,而是开始找工作。
就在临去工作的前一天,来店里赊欠的东西,不到一百块钱,告诉我们,十天半个月就过来还账。
就在我以为他去工作了,前天去上课的时候,看到他推着自行车在我们店门口前的炸鸡摊上,看到我过来,赶紧推着车子走了。
他以为没看到,不知道他是又借到钱了,还是在赊炸鸡。
在他那些借钱的日子里,我把店里撤掉的打蔫蔬菜送给他,他跟我说谢谢,拿走了。
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真的希望他能够走出来。
并不是急于要他欠的钱,而是希望他日子能够好起来,至于他是不是想赖账,这些都无所谓。
今晚在老爹那里吃烧烤,妹夫告诉我们一件事。
他收账的时候,有份欠账的人就说没欠,几月几日,买了多少东西都很清楚,但人家就是不承认,并且在那里一哭二闹大半天,妹夫无奈的说,这笔账自己赔上。
今年,他再下乡开始放货的时候,那人又去赊账,准备故伎重演吧,妹夫告诉他,虽然自己心眼傻点,但是眼睛不傻,认出好赖,对于他,多少钱的东西都不卖。
那人只好悻悻的走了。
妹夫告诉我,很多账有时忙了都忘记了,但是有人仍然会来还账,记账是不会多记得,只有遗漏。
这个人在那边很出名,赖账大王,现在大家都躲着他,没人敢赊给他东西。
是不是很奇怪,同一个起点的人生,有的人走路会越走越宽,而有的人会越走越窄,最后无路可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