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考or不考?
关于是不是应该读博,你身边一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于是你可能一直在考与不考之间犹豫、徘徊?关于一个人是否适合读博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说读博需要你能沉得下心、吃得了苦,需要你对科研工作充满了热情,事实上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考博的理由可以有千千万万种,可能就是对某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可能是硕士阶段导师的好言相劝,也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的际遇。所以,没有什么适不适合,有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怎样就走上了这条路。
准备考博:如何复习?
对于文科生来说,到了博士阶段,再也不是考验你的死记硬背能力了,背知识点、记理论的复习方法已经不能帮你顺利度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了。很多科目初试的试卷可能只有两、三道论述题,其实就是让你临场写出几篇小论文。老师想了解的是你的答题思路,你的思维和逻辑。所以,理论复习最重要的是,把你所报考学科的理论框架整理出来,理解每一个理论的内涵,而不是仅仅记下书里的表述,确保如果答题需要用到这个理论,你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
联系导师:提前让老师认识你是有必要的
考博不同于考研,硕士生的导师是入学后才选定的,而博士生是在报考的时候就要选择自己想要报考的导师了。所以,一旦确定了自己想要报考的导师,最好能想方设法让老师认识你。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想要知道老师的邮箱并不是很难,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写过的文章(不一定是发表过的,但一定是自己觉得最好的)发给老师,同时也向老师了解一下大概有多少人和你同时报考。当然,这种邮件很有可能得不到回音,但是老师一定会看见,起码能给老师留下一些些印象。如果有条件地话,可以找到老师的课表,当面与老师沟通一下。
在没有引荐人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与导师进行这样浅层次的沟通了,为的只是让老师认识你,知道有你这么个考生对他慕名而来。当然,如果能有人帮忙引荐,那一定是再好不过的了,硕士阶段导师或是其他老师,只要是有可能得到的资源,都可以试试,看看他们能不能为你引荐一位博导。有了这层介绍关系,你很有可能获得与导师深入接触的机会,可能只是半个小时的聊天,那也让你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术素养,与之前所说的邮件联系有质的区别。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硕士阶段的导师就是博导,只要在下定决心考博之后,尽早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
坚持:最严苛的考验
只要你走进了考场,你基本上就已经战胜了三分之一的竞争者,如果你坚持考完了初试和复试,你基本离成功也只是一步之遥了。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每个学校自己安排的,有的学校从报名到初试之间隔着几个月的时间,有的学校初试和复试之间隔着几个月的时间。时间也是一个筛子,也就是从报考到考试结束的这几个月里,有很多人是主动放弃考博的,可能是有了好的工作机会,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动摇,即便交了200元左右的报名费,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走进初试考场;还有一部分同学会报考多个学校,可能在B院校复试之前,已经被A院校录取了。
在复习考博的过程中,你可能无数次想要放弃,这也许是比考试本身更严苛的考验。当耳边时不时传来“女孩子读什么博士”的声音,当昔日的同学个个月薪过万,当家里的长辈不断催结婚生孩子的时候,你真的还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吗?看起来都是外界的干扰,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不坚定,比起读博期间的漫漫科研路,这点考验其实算不了什么,如果你连考试都坚持不下来,又怎么可能坚持读完博士。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如果你还在犹豫,不如去工作,去选择其他的路,否则即便你选择了备考,也可能会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犹豫和自我否定中,还有可能坚持不到最后;不如等到有一天,你真的坚定要将考博进行到底了,也就基本可以如愿以偿了。
考博,并不是一条难走的路,只要你有一颗坚定的心,认准了方向就大胆出发吧!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