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见南子
《论语·雍也》中一段话的开头
子见南子是《论语·雍也》中一段话的开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段。
原文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人们对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有所争议[1]。这句话常被理解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有些不满(认为南子名声很坏,孔子不应该与之往来),孔子说:我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讨厌我。 南怀瑾批评这一理解,他认为这段话应当解释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不满孔子和这样的人来往,孔子说:我所讨厌并且绝不往来的人,是违背天道的、连老天都厌恶的那种人(暗指南子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并没有做违背天道的事情,所以孔子才没有始终不见她)。
出处
《论语·壅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史记·孔子世家》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卫灵公》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其它观点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释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回来后,中肯地说:“我们不能接受的,乃是上天吝啬赐予美好的品格以与美好的容貌相副啊,上天吝啬赐予啊!”
(注释)
矢者,一语中的,释为中肯。予,释为我们。厌者,厌足,“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为足够而不愿增加的意思,南子其人“美而淫”,色足而德不足,正应了孔子的批评——好德如好色。天厌之,上天赐予美好的容貌,而没有赐予美好的品德,正所谓美貌易得道德难修,这正是孔子在见了具有突出美貌的南子后的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