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点睛》:子见南子又何妨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篇第二六章)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他发誓说:“我如有什么非礼行为,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
南子,宋国著名美女,卫灵公夫人,名声不好。当时卫灵公年老昏庸,南子实际上操纵卫国政权。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矢通誓,孔子因子路不悦而指天而誓。
关于“子见南子”一事,《史记》载: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世家》)
这一小段情节,可以读出不少言外之意,如当时文化人的国际地位,儒家师生唯道是重、和而不同等,还可以读出有关人物形象的生动,如南子的知人之明和外交辞令的高明,让孔子无法推辞;她对孔子很尊重,一拜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还有孔子“无可无不可”的中庸风范,子路正直狷介的个性及眼光智慧的不足等等,无不跃然纸上。下一章说中庸,或就是孔子有感而发。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外人误会和诋毁就更难免了,《吕氏春秋》、《淮南子》、《盐铁论》中都有孔子因弥子瑕以干卫君、诡道求仕之说。
坚持绝对不合作主义的荷蓧丈人们很高尚,周游列国推销仁道的、无可无不可的孔子更高尚;多次反对或严厉质疑孔子的子路很正派,应南子之邀,又曾欲应佛肸和公山弗扰之邀的孔子,更加正派。此中道理,不仅世俗眼光难以理解,一些儒者也未必理解。孔子亦唯自行其是,自尽其心耳。
朱熹说:“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集注》)
元代儒者金履祥进一步开解:“圣人道大德全,不绝人于善。其在恶人,固谓彼有愿见之心,而在我有可见之礼,则不咎其既往,或启其将来,未可知也。孔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夫人乎?”(《集释》)
发于2018-9-27《广西老年报》。《论语点睛》一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2016年12月出版。当当网、立品图书微店和新华书店有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