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为微信公众号:YOLO值此一生|
这是|值此一生|的第12篇推文。
应该是从看了方励在一席的演讲开始(可翻看本号第一篇推文),我也变成了一个特别惜命的人。觉得一辈子只有3万天,好短。
“生命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啊 ”,心灵鸡汤总是这么说
且不说能不能一辈子都在做美好的事情,至少要做到,不浪费生命吧?
然而,从认识到一件事,到采取行动,总是要克服太多的心理障碍,或者叫“战胜本能”——拖延、贪玩、即时享受...
于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宝贵的时间一直在刷手机、刷手机和刷手机中流逝。
直到我在年初的飞机上看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是本广受好评的书,怪自己太晚看啊..),里面有一段讲到一个神奇的老头——柳比歇夫,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此来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他的记录长这样: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五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日积月累后,他甚至不需要看手表,就知道大概几点钟,或者他在某件事情上花了多久时间。也就是说,通过记录时间,他大大提高了对时间的感知。
市面上有非常多关于效率、时间管理的书,但都在讲怎么做计划、怎么分配优先级,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一步:提高对时间感知。
被启发后,仿照着用本子记录了几天时间,发现不行:
- 本子不可能随身带着
- 掏出纸和笔很麻烦
- 经常忘记
- 不好电子化进行统计
于是便找到了今天的主角——
aTimeLogger 2
在App store售价18元,不过刚去截图标的时候发现竟然在特价,只要6块钱! (算了..值得的...LOL)
有什么功能?
你可以自行添加消耗时间的类别,比如吃饭、工作...
可以设定消耗时间的目标,比如每周运动4小时~
它的统计功能可以让你实时地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开始我找了好几个免费App,都不满意,于是花了18块钱。事实证明:
为解决明确的问题花钱是非常值得的
。对比之下,aTimeLogger 2的优势在于:
- 支持iOS下滑插件,无需启动App
- 一键开始和结束,非常方便
- 可以设置多级类目,方便定制
- 统计功能很完善
我是怎么使用的?
记录的关键一步在于分类,就好像做消费者研究前要先设计好调查问卷的维度和问题一样。与很多网友的一级分类不同,我做了两级分类,并且参照邮件管理的思路(Do now, Do later, Authorize...),设置了以下6个大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看到统计结果的时候,结论也同时出来了,比如:
而二级类目则直接描述做了什么事,这个类目会随着每周、每月甚至更长期的计划不断增加、删减或修改:
这个App教会我的事儿
哪怕你能上天入地,每天也只能支配13%的时间
下面是我从使用到现在的时间分布表。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我都需要花57%左右的时间在日常重复工作上(睡觉啦、吃饭啦等等),有23%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当然周末会少一些,除非加班...),还有7%的时间花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比如偶尔洗下衣服、拖地、走路等),剩下来“浪费”掉的,花在“美好的事情”上的,抱歉,就那么一丢丢了...
怪不得方励说他“有时候甚至舍不得睡觉”,李笑来说“节假日是国家放的,只按自己的安排休息”...
你不能管理时间,你只能管理自己
这句话也出自《把时间当作朋友》,与之异曲同工的,是电影《少年时代》里那句“You can't seize the moment, the moment seizes us”. 坚信这一点后,便对时间多了一份敬畏和尊重。
我在使用App时积累了一个心得:当你结束对一件事的记录时,立马想好下一件要记录的事情是什么,并点击“开始”。这样的好处是:
- 不会忘记记录
- 避免本能地刷手机
- 刺激自己做计划
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你不按下“开始”,时间照样流逝,你能做的,只是告诉自己,开始哪一件事情。
以上。
愿你生活充实而满足。:)
感恩生命|探索世界|活出精彩
微信关注公众号:YOLO值此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