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取经路,山高水远妖怪多。
跟着贝勒解西游,勇往直前把妖捉。
【一】唐僧师徒间并无师徒情分
收了白龙马之后,师徒们继续西行,走了有两个月的太平之路。这一天,行到太阳西坠之时,遇到一座寺院,正是后来被猴子烧毁的观音禅院。
里面的和尚见到唐僧,问清缘由,便请他进去,又一眼憋见了孙悟空,就说:
那和尚忽见行者相貌,有些害怕,便问:“那牵马的是个什么东西?”三藏道:“悄言,悄言!他的性急,若听见你说是什么东西,他就恼了。他是我的徒弟。”那和尚打了个寒噤,咬着指头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三藏道:“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大家看看,和尚叫孙悟空“什么东西”,还说他丑头怪脑,作为师父,唐僧是什么反应呢?只是让和尚说话轻点,若是猴子听见,他就恼了。这是一个师父应该说的话吗?别人骂自己的徒弟,他不但不生气,还得意地说“丑自丑,甚是有用”!这个唐僧,根本没把孙悟空当徒弟,二人根本没有什么师徒情分,完全是官场中的两个失意之人身不由己凑到了一起,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不得不以师徒相称,以后的猪八戒、沙和尚也是如此。
唐僧师徒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大明朝里,官员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大家成为同僚,并不是因为相亲相爱,志趣相投,不过都是各自为了前程而已,没事儿时称兄道弟,相处融洽,一旦出事儿,那就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了。所以,在取经路上,实在的猪八戒,看到唐僧没救了或是孙悟空被妖怪吃了,这个时候,猪八戒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为他的师父报仇,为他的猴哥雪恨。而是要和沙僧分行李,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为什么?因为他明白,一旦没有唐僧或是孙悟空,经就取不成了,取经队伍也要散伙。取经的“前程”没了,大家只好再次各奔“前程”了。
【二】
进了寺院,只见正殿上写着四个大字:观音禅院。为什么叫观音禅院呢?因为里面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院里的和尚是打着观音菩萨的旗号来受人们的香火。
唐僧见了这四个字,“大喜”,倒地便拜。因为观音菩萨屡次帮他,给他紧箍咒,制服了猴子,又助他降伏白龙马,有了一副脚力。而孙悟空呢,贝勒猜,此时的他一定是气不打一处来。这观音“变着法儿害我”,骗我戴上了什么劳什子铁箍儿,老和尚一不高兴就念那话儿,来折磨我。看到“观音禅院”这四个字的时候,猴子已打定主意,非要在这里折腾出点事儿来。纵然不能把观音怎么样,也要给她点颜色看看,让老孙也出口恶气。
或许有人会问,观音是取经计划的“总指挥”,是孙悟空的顶头上司。而且,能脱离五行山,也是亏了观音菩萨,猴子要在观音禅院生事,他就不怕得罪菩萨吗?若是菩萨一怒之下把他赶出取经队伍,让他回到五行山继续蹲监狱,可怎么办?
其实,此时的孙猴子早已不是五百年前那个简单鲁莽的齐天大圣了。他已懂得如何在官场生存,如何与上级同僚相处。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孙悟空可是在五行山下反思了五百年呢?上一回收伏白龙马时,猴子向观音诉苦讲条件,便已经摸清了菩萨的底限。相比唐僧和孙悟空,观音菩萨更需要完成取经计划。取经队伍里少不了他孙悟空,没有他,唐僧无论如何也到不了西天。所以,孙悟空明白,即便自己小小地反抗一下,观音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而且,猴子在观音禅院生事,也不是简单鲁莽地无理取闹,他完全是见机行事,将计就计。孙悟空把富得流油的偌大一座观音禅院烧个精光,却没落下什么把柄。观音当然也不好狠狠地责罚猴子,把事情搞大。有时候,一个大政治家是需要有一些度量的。
下面,我们就看看,孙悟空是如何一步一步挑起事端的。
唐僧见到“观音禅院”四字,倒头便拜,观音院的和尚打鼓,孙悟空就去撞钟。
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象叩头。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钟。三藏俯伏台前,倾心祷祝。祝拜已毕,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此时却惊动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长老,听得钟声乱响,一齐拥出道:“那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行者跳将出来,咄的一声道:“是你孙外公撞了耍子的!”
在寺庙里,敲钟是有讲究的,做法事、举行仪式,需要敲钟,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拉警报,也需要敲钟。而唐僧“祝拜已毕”,孙悟空还在那里乱撞,所以就惊动了大小僧人一起拥出,他们都以为出了什么事。这时猴子竟然说是撞着玩儿的,这分明是他存心找荐。
接着,观音禅院的老院主金池长老出来了。这个老和尚活了二百七十多岁,收藏了无数宝贝,就问唐僧,既然你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可有什么宝贝,让我开开眼。唐僧赶紧回说没有,可猴子却在一旁撺掇: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
这时,观音院的和尚们开始冷笑,老院主多年来收藏的袈裟,足有七八百件,装了十二个柜子,拿出来放在天井中,“满堂绮绣,四壁绫罗”。猴子看了不服,就要取出唐僧的锦襕袈裟。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虽然孙悟空争强好胜,不甘人下,但他也不傻。“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这个道理唐僧明白,孙悟空何尝不明白?而且他保唐僧西去,怕的就是出事情危及唐僧。唐僧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孙悟空还是“不由分说”,急急地打开包袱,亮出袈裟,为什么?猴子正是为了引诱老院主做出不轨行为,他好借机生事。
如来佛祖赐给的宝贝,岂是凡间之物可比?老院主一看锦襕袈裟,果然动了奸心。他跪求唐僧,要把袈裟借到后房,细细地看上一夜,明早再奉还。
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那三藏阻当不住,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
观音院僧谋宝贝唐僧此时只能埋怨猴子,孙悟空却不听劝阻,放心地把袈裟交给了老院主。大家留意,孙悟空是“笑道”,袈裟拿在陌生人手里,他应该担心才对,反而笑,为什么?因为老院主上钩儿了,借给他正中猴子下怀!
果然,和尚们谋划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全都烧死,夺了袈裟。猴子夜里发现后,“暗笑”,“果然要害我们性命,谋我的袈裟”,“与他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大家看,杀人谋财,是观音院的和尚们不对,但猴子也没安好心,他一开始就是要存心生事端。
猴子上天向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护住唐僧睡觉的禅堂,自己则坐在老院主的方丈房的屋顶,着意看护袈裟。同时,吹出一口气,刮起一阵大风。由此,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偌大一座观音院,被烧成一片废墟。孙悟空借机生事,报复菩萨,却没有落下什么把柄,又考虑周详。此时的孙悟空已然不是五百年前那只鲁莽造次的猴子了,说实话,贝勒开始欣赏他了。(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