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仪式感:“仪式”会赋予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特定事件“与众不同”的意义,而仪式感便是在仪式之中产生的体验感。
藏族人的佛教信仰始终让他们保持丰富、平静、坦然、自在的内心世界。“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
每天走10公里左右,磕头5000次,走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甚至有些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根本就无法到达目标,而这一切就是为了祈求佛祖赐予他们美好的来生。贫穷、善良、淳朴的藏族同胞一生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继承祖传的既定目标,子子孙孙都在走着一条朝拜的路。
信仰+祈祷+行为是组成仪式感的主体。
行为的意义
祈福却不一定带来好运,信仰虔诚,依旧摆脱不了疾病。好像做了无用功……
大多数没有信仰的汉族人也在日复一日的进行某种行为,以期待可以有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内心是相信某些行为可以带来好运。
其实和藏族人的朝圣行为如出一辙。其作用的大多数时候是:内心安定。
一个思想成熟的价值观是:你可以不理解,但请尊重。
有太多人活了一辈子却不知何为思想成熟。所以社会上出现很多年轻时候是小混蛋,老了之后变成老混蛋。年龄增长的只是肉体的衰退,细胞的交替,而思想的增长和年龄毫无关系。
信仰不是走到某个物理空间后找到的
中国新四大俗,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从披肩长发断掉后,我发现其实削发不能明志,去西藏也不能洗涤精神。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依旧会是什么样的人。别把希望都寄托在其他器物之上,那不太靠谱的。改变一个人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而非想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