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语文老师,高中却因为家里关系读了理科。高考填志愿,喜欢的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传播专业都报不了,最后只能选择当时热门的外贸专业。
虽然不是喜欢的专业,但她很努力,门门都是优秀。毕业前计划着从事外贸单证员的工作,毕业后却把兴趣发展成了职业,成了一位少儿写作报编辑。然后,又从报纸编辑转行杂志编辑、活动策划、品牌策划。
很多人羡慕她把职业发展成了兴趣,但30岁后的某一天,那个当老师的梦想却再度浮现。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去考了教师资格证。却在拿到教师资格证书的那一刻才发现:当地要进公立学校,要考编制内老师,年龄必须在30周岁以下。无奈,只能继续做着品牌策划的工作。
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企业效益都不好,她也不得不思考未来要去什么样的公司,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我想,如果她能在大学的时候学过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在工作的前两年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那么,也不至于人到中年,还在为职业而迷茫。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我想说,职业规划比选择更重要。那要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呢?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不单纯是对职业的思考,其本质是对人生的思考: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
职业规划包含了三部分,分别是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和关注外部环境。
价值规划是基于个人的,我有哪些技能,哪些经验,我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创造什么价值。我的那位朋友,她毕业前想去从事单证员的工作,因为她的专业知识过硬。后来从事报纸编辑的工作,一方面是文字功底过硬,且有大学里创办院刊、编辑校报的经验。而这些,也刚好契合当初企业的需求。
职业规划的第二部分是扬长避短。工作中,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做起来很轻松,成果也不错,有些人却做得很吃力,这就是扬长避短的结果。所以,在职业规划时,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那在考量自己优劣势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关注意愿。意愿包含了动机、价值以及性格等方面。如果一件事情,你很想去做,很有意愿去做好,那在同等优势的情况下,你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职业规划的第三部分是关注外部。
人不能脱离于社会而存在,同样的,职业也会受到时代、社会以及企业的影响。
10年前,我们想不到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代替,想不到智能手机会让一批柜员、收银员下岗,想不到微信会造就一批微商,想不到短视频会造就一批网红……
曾经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或许也想象不到如今阿里的发展和地位;曾经的诺基亚员工,或许也想不到它会消失在市场中;更不用说现在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早已经低于3年,更逼得个人不得不两三年就换一次工作。
也因此,我们在针对目标职业进行规划时,还需要关注: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目标职业的到达方法,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只有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更多机会。
职业规划是一个已经被说烂了的词,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未曾去认真地思考过,而这,也是导致很多人工作五年十年后突然感到迷茫的问题所在。所以,请从此刻开始,为你的未来做一份职业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