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
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5820/892d83fc9edd3c88.jpg)
5.1档期热映的一部电影,讲述“父母生而不养十二岁男孩挣钱养家,得知妹妹被卖后将父母告上法庭”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描绘了黎巴嫩底层民众的生活,“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一个孩子在控诉自己不负责任的父母,实际上更是控诉整个社会的不公。贫困和苦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但足够引人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5820/fc852e84dd4cc2ec.jpg)
影片以一段惨痛的经历,重新将"原生家庭之殇"摆在眼前。
电影中呈现的环境可谓混乱不堪:生育七八个孩子,本身没有能力养活,还依然不断的生育。
当我们争论鸡血教育和素质教育孰优孰劣时,忘了这世上还有大量的家庭是只生养不教育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5820/310c898c2c13ffcc.jpg)
法庭上赞恩的父母也很委屈,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教好孩子。
赞恩的父亲也是从小这么被打骂长大的,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告诉他,孩子越多越好,没有其他的信息获取来源,因此他的育儿观念只能这样学习其他人。
赞恩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不饿肚子,全年无休地干活,她也并不是毫不关心孩子死活的人。
真相是,他们没有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伤害同时他们也是受害者。
将视线收回现实生活,尽管我们已经不会像片中黎巴嫩难民那样基础生存难以保障,九年义务教育也比他们幸福太多,但网络上仍存在大量指责父母资格不够的原生家庭论。
上一辈通常也不理解:他们以前还是被从小打骂着长大的,现在自己尽心尽力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怎么还有那么多埋怨“给的尊重不够”“忽视心理需求导致缺乏安全感”。
这种不理解与隔阂,本质原因在于不同代之间接受的教育观念偏差巨大,我们对生长环境的不同期望,也相应地决定了评定父母的不同标准。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你觉得父母做得还不够好,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你已经比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可以更灵活地理解父母。
正视这种差异,去理解上一辈的行为模式,但同时也坚守自己的更高标准——这是影视作品能带给我们的,关于进步的建议。
《何以为家》不仅仅是主人公赞恩的这个小家,而是一个国家。国家强大,人民才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25820/e824dce66cfd8cdb.jpg)
该庆幸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和平富足;该惋惜的是,在我们不曾接触过的地方,有如此多的苦难。
愿每一个勇敢的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愿祖国强大,世界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