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为家》

作者: 心理学_崔美娟 | 来源:发表于2019-05-05 22:56 被阅读26次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

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 何以为家》

5.1档期热映的一部电影,讲述“父母生而不养十二岁男孩挣钱养家,得知妹妹被卖后将父母告上法庭”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描绘了黎巴嫩底层民众的生活,“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一个孩子在控诉自己不负责任的父母,实际上更是控诉整个社会的不公。贫困和苦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但足够引人思考。

《 何以为家》

影片以一段惨痛的经历,重新将"原生家庭之殇"摆在眼前。

电影中呈现的环境可谓混乱不堪:生育七八个孩子,本身没有能力养活,还依然不断的生育。

当我们争论鸡血教育和素质教育孰优孰劣时,忘了这世上还有大量的家庭是只生养不教育的。

《 何以为家》

法庭上赞恩的父母也很委屈,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教好孩子。

赞恩的父亲也是从小这么被打骂长大的,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告诉他,孩子越多越好,没有其他的信息获取来源,因此他的育儿观念只能这样学习其他人。

赞恩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不饿肚子,全年无休地干活,她也并不是毫不关心孩子死活的人。

真相是,他们没有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伤害同时他们也是受害者。

将视线收回现实生活,尽管我们已经不会像片中黎巴嫩难民那样基础生存难以保障,九年义务教育也比他们幸福太多,但网络上仍存在大量指责父母资格不够的原生家庭论。

上一辈通常也不理解:他们以前还是被从小打骂着长大的,现在自己尽心尽力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怎么还有那么多埋怨“给的尊重不够”“忽视心理需求导致缺乏安全感”。

这种不理解与隔阂,本质原因在于不同代之间接受的教育观念偏差巨大,我们对生长环境的不同期望,也相应地决定了评定父母的不同标准。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你觉得父母做得还不够好,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你已经比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可以更灵活地理解父母。

正视这种差异,去理解上一辈的行为模式,但同时也坚守自己的更高标准——这是影视作品能带给我们的,关于进步的建议。

《何以为家》不仅仅是主人公赞恩的这个小家,而是一个国家。国家强大,人民才幸福。

《 何以为家》

该庆幸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和平富足;该惋惜的是,在我们不曾接触过的地方,有如此多的苦难。

愿每一个勇敢的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愿祖国强大,世界和平。

相关文章

  • 何而为生,何以为家

    幸福不是理所当然、 不幸才是! 这句话是这段时间一直萦绕在脑海的一句话。 上周假期,与同事相约去看电影,原本我们是...

  • 何以为家?何以为家?

    我刚刚看了这部伟大的电影《何以为家》,这个中文名字翻译的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何以为家?哪里才是我的家呢?何...

  • 何以为家vs活以为家?

    最后一幕的真实揭露,让我不再感叹男主角的演技,而是明白他的眼神为什么如此真实而充满故事。 最后一幕的真实揭露,让我...

  • 【家】何以为家

    越来越能理解那句话——“不管你长多大,在爸妈眼里你就是个孩子” 虽然已工作,但是每次回到家,爸爸妈妈还是像以前我读...

  • 大树何家

    半生漂泊回故土,一轮明月照老屋。 物是人非亲不在,山岚呜咽鹧鸪哭!

  • 何家熙

  • 何家娶亲

    01 何家人 从哪里开始说呢,何大吉、何大庆、何小宝是南河镇河下村的三兄弟。那一年三兄弟相继都到了娶亲的年纪,三兄...

  • 何家大院

    1994年正月十一凌晨何家有一个男婴出生了

  • 何家英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

  • 何家奶奶

    何家奶奶要是活着,今年得有102岁了,不过,她在97岁的时候死了。 她死之前的10年时间里,一直住在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何以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ok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