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中国古代描绘人物形象可追溯到远古的岩画和半坡的人面鱼纹盆。可靠的最早的中国画出现在战国,是马王堆帛画《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在描绘人物中已经注意发挥线描的表现力,已经具备中国人物画的首要特征:用线造型。
时间推进到魏晋,这时的人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把线性造型发展到极致---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在线的节奏感和力度上都有飞跃,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界。而顾恺之在人物画的理论上更是贡献不菲,并对中国绘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强调对人物的精神面貌的细致刻画,尤其是眼神的描绘,要做到“传神写照”。此论点是要画者做到“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形成了人物画的第二个特征。
随着隋唐盛世的到来,人物绘画到达它的完善期,隋阎立本《历代帝王像》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他刻画隋两代帝王像时,是水平最高的。睿智清秀的杨坚,纨绔狡诈的杨广。《步辇图》是他的旷世名作,描绘吐蕃使者鲁东赞迎亲文成公主的事件,图中线描准确,各个人物神态惟妙惟肖,表情刻画出神,人人物座次和大小上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物绘画的又一特征:“主大从小,尊大卑小”。
唐的仕女画很有特色,在唐初形成,鼎盛于盛唐开元,其中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是精品,其形态肥硕饱满这和唐玄宗的病态审美有关,当时杨贵妃和安禄山体态成为社会标准。
南唐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揭开了中国人物画的高潮序幕。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时期的重臣韩熙载为自保,故作腐败的场景。画中生动地描绘了韩熙载的高级会所的场景。歌妓闲人繁多,布满画面,但是人物之间神态呼应,生动传神。尤其韩熙载的眼神,比较一下,会发现与众不同。表现他内心的痛苦。茫然无助,深邃的痛苦。
宋徽宗时期我们到了人物画的高峰,他倡导的古画复制运动使得很多名作可流传下来。《听琴图》相传是他的自画像,两旁的人是他的宠臣蔡京和高俅,他所弹的是无弦之琴,这和他的信仰有关,出自陶渊明书斋摆无弦之琴的典故,着实的行为艺术。所谓大音希声,真水无香。
文人绘画的出现,人物绘画在宋时受一定的制约,但是也是名家辈出。武宗元《朝元仙帐图》是当时另一精品,在用线上继承了吴带当风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形象塑造堪称完美,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和阶层的人物特征,并突破陈规,别创新样。
南宋李唐《采薇图》中能看到画家的社会责任感,其描绘的是伯夷叔齐,不当国君。不吃新天子之饭,深山采薇而食的故事。《伯牙鼓琴图》是元时王振朋的力作,画中肢体语言丰富生动,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尤其画中坐观听琴者拿脚打拍子,生动传神,可见其是个懂琴会听的行家。而旁边的侍者左顾右盼,心并不在琴上。这幅画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末陈洪绶和崔子忠,次之是丁云鹏和吴彬。他们柔和了唐和五代的人物画特色加以民间化,开创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人物画新特点。反映了明末士大夫和清初遗民的精神追求。这时的题材多以道释人物为主,造型夸张变形,颇有装饰意味,笔法酋劲,设色古雅,形成变形主义。
曾鲸创没骨人物画先河,在刻画人物上抛弃了描写人物的外表特征,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特质。把民间的写真传统技巧结合了文人画的审美情趣。他最擅长人物肖像,最著名的是《王时敏像》,之后的追随者任伯年把西画的技巧融入国画,没骨之后赋色,画出逼真传神佳作《寒酸尉像》等。
清朝人物画家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郎世宁为代表的,用中国的笔墨融入西方的技法和透视,把平面的中国画改造成立体的工笔人物,由于皇家的爱好这种画法大行其道,这期间一批宫廷画师追随此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