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四,我在休息,我有空休息。在休息中读书。身心终于得到了一些放松。今日天气晴朗,秋日的阳光是明媚,温暖而清冷的,它更是清净,整洁,充满了对世人的慈爱的。这些我从阳台上洒进的光影中都体会的到。
《读书》无疑是一本非常有质地的杂志。今天读其中的《回不去的孟加拉之夜》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伊利亚德与弥勒薏的爱情纠葛。内心被文章引用的《薄伽梵歌》中的颂歌深深触动。
“它,无生,恒常,永久,原始;
当肉体被消灭时,它永不消逝”
伊利亚德的作品和弥勒薏的作品都值得好好读一读。同样的故事原型,不同的写作和描述,应该很好看。而弥勒薏的更值得看。因为,弥勒薏的作品有更高的立意。她将自己的作品献祭给大时神庙。她给书命名为《永不消逝》,与伊利亚德写的《弥勒薏》相隔四十余年。视野更为开阔,情感愈加醇厚。看似闲笔的交代了种姓制度的偏见,父权和夫权的专制等社会大环境。
弥勒薏写的《永不消逝》中还写了的女主人公阿姆丽达的父母婚姻失败,阿姆丽达的被照顾得太好的父亲抛弃了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侍奉丈夫的母亲。
泰戈尔安慰失恋的阿姆丽达:生活的圆满不在于忘记痛苦。而是日复一日将悲伤转化为理解,将残酷转化为温柔,将酸楚转化为甜蜜。我认为这对你来说不无可能,因为你有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造力。不要将自己置于命运之手。你将会创造自己的命运。
最后当两人在芝加哥重逢时,都已经白发苍苍。一个是功成名就的宗教史家,一个是热心公益的作家。阿姆丽达质问米尔恰为何多年间从不回复自己的信件。熬过了岁月的大学者米尔恰沉吟答道:
我将你安置在时空之外……
有那么多美丽的事物—须弥山、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你能得到他们吗?我们知道它们属于我们,但,你能占有它们吗?然而那不是遗忘。它们依然像是一个人隐秘宇宙最深处捕捉到的最美的梦。
多么美好而又深奥的话语啊。这是文章的结尾。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相比之下,弥勒薏更深的爱着米尔恰。女人爱上男人,男人仿佛就是她的神,她7生活中的神。而男人爱上女人,女人就是他心中的神。这是我的理解。尤其是,男人的世界那么广阔,女人的世界那么狭小的那个社会。
《读书》杂志给了我更开阔的视野。感恩,我能读到这么好的书。在我身心消沉的日子里,象秋晨里清新的细雨启迪和洗礼了我的精神,给了我的灵魂温柔的抚摩。或许我会因此渐渐得到重建身心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