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幽默来自于学识,出入一些场合聚会时,都会对有趣的人和事格外关注。
自己平时也很喜欢看一些幽默有趣的脱口秀、段子…也很希望成为有趣的人,苦于差距太大,目前只是跟着有趣的人听有趣的故事。
捧腹大笑的段子真的让人很难抗拒,太搞笑了,笑过很舒心。
在刘玄老师解读的《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她本人就有一个疑惑:大卫的七条原则中,只有第二条和有趣的人有关,其余几条似乎都和成为有趣的人没多大关系。后来采访李新老师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不理解,是因为我们对有趣有些误解,认为有趣就得搞笑。
其实有趣是一件很综合的事,它是你带给别人的整体感受。
你也应该有过这种感觉,聚会上发生了一件事,你笑得肚子都疼了,可是当你转述给别人听时,别人就是get不到你的点。别灰心,这不完全是因为你的表达能力问题。
“笑点”就像是盐,不洒在汤里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咸味。话说场景很重要。
《在如何做个说话有趣的人》这本书中,李新老师和作者大卫的观点一致,有趣基本等同于幽默。而搞笑只是幽默的一种表达方式。幽默的背后有一个学科支撑,就是喜剧。脱口秀也是喜剧的一个分支。这就像我们学游泳,蛙泳只是一种泳姿。游泳还有蝶泳、自由泳等,相当于喜剧里还有默剧、小丑剧等。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单纯的搞笑不成体系,你可以理解成狗刨式。它毕竟不是一种专业的泳姿,背后也没有理论的支撑。
书中,幽默是可以学习的,搞笑是有套路的,甚至连段子也是有公式的。那果真学会一两个公式,就可以掌握幽默了?
幽默只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除了看公式外,重要的是要理解幽默背后的思维方式。
刘玄老师解读,幽默的思维方式就是用一个独特的、有趣的视角,去观看你的人生,看到真相,看到痛苦,然后从中看到现实的荒诞。
维根斯坦说:笑话是澄清状况的注释。
“浓缩的都是精华”我必须表示有了更近的理解。
真正的幽默来自洞察,洞察多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
说说自己目前处境吧。疫情期,没请外人帮忙,两娃都宅在家中,我们两个大人轮番上阵陪读,主揽做饭、洗衣、晒衣等家务。大娃洗菜摘菜;小娃洗水果,削皮;杂物归纳整理全家一起上;扫拖全靠机器人。两周前,大娃提出每顿做两个菜就成,小娃说一天一顿水果足够了,娃爸表示不能再同意了~我吗,就等你们主动说出来呢。
知识不等于技能。光学会游泳知识不下水也是白搭,试着练起来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