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94天分享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三组学生记一个线段的长短。
其中,第一组学生只是在心里默记;第二组学生把自己所记的线段长度写在黑板上,写完之后,立马擦掉;第三组学生写在黑板上,不擦掉。等大家都记完,测试人员告诉他们记的是错的。
你觉得有多少人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呢?
结果,第一组学生大部分都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第二组学生有一部分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组学生几乎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一直认定自己记得没错。
这说明了什么呢?
一、一致性与承诺
当人们回顾自己的行为时,他们会提醒自己与以往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当我们做出承诺或决定,尤其是写下来时,我们对这种保持一致性的需求会更强。
在那个“记线段长度”的例子中,第一组学生仅仅是在心里默记,因此当有“权威人士”否定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改变自己的“立场”。
而把想法写在黑板上之后,因为“一致性原理”的助力,他们会坚定地守护自己的想法,很难被说动。
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找个黑板或者白板,在上面写点东西。看看别人能不能轻松把上面写的给“修正”掉。
或者反过来,你当那个负责“修正”的实验人员,看看能不能轻松改变别人所写下的想法。实验结束之后,你可以告诉我你的结果。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致性原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一致都是一种最具适应性、最受尊重的行为。前后不一致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社会中普遍认同“说到就要做到”的观点。
第二,从大脑的角度来说,保持一致性非常有利于节省能量。
打个比方,保持一致性就好像活字印刷术的模板,做了一次之后,后续不需要再重新做模板,直接用就行,这样非常省时省力。而如果每次都要重新做模板,那会非常消耗能量,大脑可不愿意做这种不划算的生意。
活字印刷术.png第三,有时候,我们逃避思考不是因为思考复杂,而是因为思考之后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宁愿视而不见。
关于第三点原因,《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就曾亲身经历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为了研究一致性这种现象,他曾经和一个教授一起参加一个集会。在集会快结束时,同行的教授当众指出了集会发言人的漏洞。他们本以为这样其他人就不会买发言人宣传的东西。结果没想到,大家“一窝蜂”地去买。
等到大家散场,作者一行人问了问其中几个购买产品的人,心里想可能是没理解教授的发言。
那些购买产品的人竟然说理解了教授说的。群众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购买这个产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听了教授说的,又担心这个东西是个幻想,会破灭。为了防止“被破灭”,本来还犹豫要不要购买产品的他们,决定立即报名。
三、商家的“小心机”
商家们对于“一致性”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不分国界。
我给你讲一个关于“购买玩具”的例子吧。
商家通过广告投放,孩子们爱上了某个玩具,于是缠着家长买一个比较昂贵的玩具(比如一个模型),而商场又表现出“缺货”的样子。
到了节日的时候,没有那个礼物咋办呢?没办法,只好先买一个差不多的东西吧。
可是孩子们的脑海中可是一直在“惦记”的那个礼物呢。你说咋办?已经答应人家要买了,于是迫于答应的“承诺”,又得再花一份钱去买那个东西。
你看懂了吗?
四、通过“一致性”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商家有商家的套路和玩法,我们也可以通过“一致性原理”助力自己进步。
你有没有年初立下各种宏伟目标,但是等到年末,这些目标通通都“夭折”了呢?
教你一招,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最好能“公之于众”,可以把目标和计划告诉给家人或者身边的人。这样就相当于“把话说出去了”。到时再“撤回”恐怕也很困难了吧。
祝愿你立下的目标都可以实现!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