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原因为何?
也许因果?出生为因,成长为果;死亡为因,新生为果。然而这是胡说。
我们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全部,没有因,也没有果。我们的生活造就了我们,是的,我们不能否定先天的一些什么使我们形成了固有的观念,我们只能通过五官来感受,通过逻辑来思考,甚至,在出生前,我们的喜好便已被决定。
我是谁?你又是谁?
我和你相貌不一样,这就能决定我们是不同的个体吗?不能。同样,人对事物天然的喜好,对世界固有的认知,也不能作为这种分别的本质依据。我是谁,不是什么因结下的什么果,而是我的生活。我的成长,我的人生,是我自身的完善与实现。
我选择做什么,我选择怎么做。我做了什么,我有什么什么认识。成长不是命运的注定,而是个性的完善。而环境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它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吗?看看那些同一片屋檐下长大的孩子,便可知晓。
因此,生命不是享乐主义。不是说:我喜欢,那就是我。生命的价值也不会是快乐,而是选择。我们所选择的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这是一种痛苦,但,我们依然会做出这种选择,正因为那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有人说,每个人降临到这个世上,都有一个使命,也许这说的不是命运的神秘,而是人在一生中自我实现的真实。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做出这种痛苦的决定?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的体现。当然,如果能快乐的实现人生价值,那么当然很好,但不快乐时,难道我们就不愿实现价值吗?不会的,至少对于我而言,价值高于感官刺激。而这,也就是真正的审美与表面的感受的区别所在。我选择用美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什么是美?美是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存在。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丑不存在,因为一切事物真实的被我们感受,在心中形成的表象都是自然的,都是美的,只有当我们用逻辑去分析,将一个自然的事物剥离开来,才会出现丑。
人天性追求美的事物,这也是人类创造“美”这个概念所意味的事实。然而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但不代表我们就能发现美,因此有了丑。审美是一个过程,正如人生。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美,也不能理解价值的真正含义。我们不能说因为喜欢蓝色,蓝色就是美的,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说因为喜欢什么,那么什么就是价值的体现。
人生是自我完善与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形成了独特的认识与价值观,这一过程就像自然在人们心中留下表象一样自然,说不上什么被塑造,而是人存在本身的意义。因此,人的追求必然也不会再向小孩一样喜欢甜甜的东西,而是选择了实现自我,选择自身的价值。也许这种选择是痛苦的,正如审美过程也是痛苦的,但在这痛苦的过程之后,我们会得到升华,或是说实现,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如果解释什么是人,我觉得有两部分,一个触发点和一个世界。我们的出生给了我们有别于他人的标记,我们各自拥有了独特的视野。我们从此可以认识周边的环境,或是说,出生将我们带上了舞台,从此开始了我们自己的表演。我们自导自演,创造着我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成为了自己。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做到这一点,会不会出现新的生命,新的意识形态。
我们不能否认,如今始终存在着人的异化,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遗忘”,也是“形而上学”始终“形而上”的问题所在。
为了便于理解,加上一段引用——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出自 百度百科)
人不再是人,而成为了概念,试问,没有人,哪来的概念?本来作为一个人的附属功能的逻辑,却成为了人存在的全部,这就是异化。人异化为社会,而原本的人便是遗忘了价值,而剩下的只有感官刺激,或是用生物学的词汇:趋利避害的本能。而人异化为的社会只是一个虚假的外壳,靠着法律舆论和惯性不断运转。
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