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不算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我经常能听到我的学生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
“我准备从暑假开始,每天早上都要坚持学习半个小时的古文,好好积累古典知识。”
“我准备把英语作业写完,再用这个方法去解决这道物理题。”
“我准备在从下个周一开始,每天阅读课外书好好积累文学素材,我希望将来我可以成为一个作家。”
……
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可是绝大多数时候这些所谓的准备仅仅只是准备,或许永远都没有开始的时候。
你想学习古文,可是暑假里的每一天等你起床的时候午饭都已经摆上桌了,好不容易早起了一次,书本拿到手里才看了两分钟你就忧虑即使看了也不定考,考了也不一定记得住,想来想去还不如打游戏呢!
当你好不容易把英语作业写完了,可是却困得要死,那道物理题不如放到第二天做吧。可是到了第二天脑子里却完全空白没有任何思路,于是这道题就继续被遗忘在了角落里了,直到有一天它突然出现在试卷上,你才发现你们以前好像在哪儿见过。
你想看很多书以便未来能成为一个作家,可是老师三天前布置的800字作文你却迟迟不肯写一个字,你的周记写得像流水账,你啃了很多书可脑子里依然空空如也。你要知道很多作家都不是先博览了群书才成为作家的,就像造船的人不是为了将船安全停放在港口才去造船一样。
我们总是习惯等待时机,当别人对你说不如现在就开始吧,你却觉得时机不对还是再等等吧,总以为等一等就会事半功倍, 可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像诸葛亮借东风一样需要一直等,直到时机出现的。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时,与其思来想去迟迟不能决定不如抛开一切先开始再说,只有这件事情开始了,你才有机会去把它做得更好。不要在事情还没有真正开始时就忧虑会不会失败,会不会不值得。你看那些陶艺师傅,没有谁是坐在那里空想着自己的作品会不会有什么瑕疵,而是先打好泥胚再不断地去进行修正甚至重塑,直到最后得到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教育制度教给我们的就是不断为未来做准备,我们学好课本知识,是为了上好大学而准备,在大学里我们学好专业知识是为了将来工作而准备。可遗憾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固定的,而面临的工作和环境却是充满变数的,你好不容易等到毕业的那一天,满以为自己已经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了准备,却不料第一个回合就败得一塌糊涂。
“先做好准备再上场”观念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
当然不是。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清晰,你的本领才能得到切实的锻炼。
所以,与其无休止的准备,不如现在就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