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元年,庚寅,公元690年
1、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以周、汉之后为二王后,舜、禹、成汤之后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国。
连最具象征意义的正朔都改了,离改朝换代只差一个名分了
2、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父姊之子也。
日月当空,霸气!所以有人说骆宾王写的是《讨武曌檄》,应该是错的吧
3、时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承嗣、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或谏之,方质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等所构,甲午,流儋州,籍没其家。
武氏一族,除了武则天,其他人未免格局显小
4、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后来的皇帝没有废除这一规定,看起来对维护皇权确实是有益
5、丁卯,地官尚书王本立薨。
三月丁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
夏四月丁巳,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坐尝举犯逆者,下狱死。
三省六部差不多等于换了一茬人
6、醴泉人侯思止,始以卖饼为业,后事游击将军高元礼为仆,素诡谲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元名谋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废,徙和州,壬午,杀其子豫章王亶;贞亦族灭。擢思止为游击将军。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岂堪御史!”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触邪耳。”太后悦,即以为朝散大夫、侍御史。他日,太后以先所籍没宅赐之,思止不受,曰:“臣恶反逆之人,不愿居其宅。”太后益赏之。
这个侯思止倒是挺会说话演戏
7、衡水人王弘义,素无行,尝从邻舍乞瓜,不与,乃告县官瓜田中有白兔。县官使人搜捕,蹂践瓜田立尽。又游赵、贝,见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余人。擢授游击将军,俄迁殿中侍御史。或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敕弘义按之。安仁不服,弘义即于枷上刎其首;又捕其子,适至,亦刎其首,函之以归。道过汾州,司马毛公与之对食,须臾,叱毛公下阶,斩之,枪揭其首入洛,见者无不震栗。
瓜田中有白兔又是招惹了什么是非呢?不查不知道,原来那时的小白兔竟然是祥瑞!是不是跟月兔有关系?
8、时法官竞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被告者皆曰:“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
有邪必有正,即使不能压邪,也可以缓冲
9、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
这个《大云经》上得很及时啊,是不是因此后世皇帝才对弥勒佛有成见?
10、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其伯父士让之孙攸暨,攸暨时为右卫中郎将,太后潜使人杀其妻而妻之。公主方额广颐,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旧制,食邑,诸王不过千户,公主不过三百五十户;太平食邑独累加至三千户。
这是在培养皇太女吗?
11、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余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戊寅,群臣上言:“有凤皇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飞东南去;及赤雀数万集朝堂。”
王莽那会儿,也是上演这些戏码
12、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壬午,御则天数,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
武则天终于站到台前了。用周为名,是继姬周还是宇文周?让李唐后人做继承人,是向天下人默认天下还会归还李唐吗?
13、敕改州为郡。或谓太后曰:“陛下始革命而废州,不祥。”太后遽追止之。
改为郡,是承汉制?
14、壬申,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龟袋。
写出经书,就能升官发财,六祖哭晕在厕所吧
15、是岁,以右卫大将军泉献诚为左卫大将军。太后出金宝,命选南北牙善射者五人赌之,献诚第一,以让右玉钤卫大将军薛咄摩,咄摩复让献诚。献诚乃奏言:“陛下令选善射者,今多非汉官,窃恐四夷轻汉,请停此射。”太后善而从之。
我比不过你,所以干脆掀桌子取消比赛,这种缩头乌龟的做法,亏你说得出口?
网友评论